電子報詳情頁

過眼錄/華章\劉俊

華章,多好的名字!你可以理解為「華麗的篇章」,也可以理解成「華人/華文的文章」──能想到這個名字,作為「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的純文學作品專版名稱,一定是個非同尋常的人(是瘂弦嗎?)。如今,已經出版近百期的《華章》因種種原因即將結束,能不令人感慨萬千?華章,也有逝去的美好一頁的意思吧?

詩人瘂弦在《華章》創辦之初的「開幕詞」(代序)《為世界華文文壇添磚加瓦——掀起〈華章〉的蓋頭》中這樣寫道:「如果把全球各地的華文文壇加在一起,在一家親、一盤棋的理念下,我們就有足夠的條件為世界華文文學描繪一個新的藍圖,集納百川,融合萬匯。把華文文壇建設成世界最大的文壇,誰曰不宜?」瘂弦的這一「倡議」經過《華章》的百期積累在某種意義上講已經實現,經由世界各地華文作家的共同努力,《華章》已成了「一種大融合大意志的試煉」,在中文(也即華文)這一寫作語言的聯結下,全球以中文書寫的作家們借助百期《華章》,跨越地域限制,已在事實上形成了一種世界性的「文學共同體」。《華章》以文化的積澱、文學的張揚、文章的精美、文字的佳構,踐行了主編瘂弦的期待:華文文學已然「邁入成熟」,「具有歷史的擔當,能夠激動潮流,引領時代,為世界文學作貢獻」。

《華章》實行輪值主編制,我的朋友吳華教授執編時曾為《華章》向我約過稿,我也盡力支持,記得在《華章》上曾發表過兩篇文章:《跨區域跨文化存在的文學共同體》(二○一三年)和《美與美的豐富──白先勇的崑曲實踐》(二○二二年)。兩篇文章一篇談「世界華文文學」的性質和形態,一篇談白先勇的崑曲推廣和發揚傳統藝術的「美」,兩篇文章前後跨越近十年,可以說幾乎是從「頭」(第九期)到「尾」(第八十三期)參與了《華章》的百期歷程,也算是響應瘂弦的號召,為「世界華文文壇」添了「磚」加了「瓦」,做了一點自己的貢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