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商用飛機今年3月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促進民用航空科技的產學研合作。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鍾思陽(圖)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過去C919客機模型曾在港展出,今次C919及ARJ21實體客機首次來港展示,不但讓香港市民了解國產飛機研發的過程及發展,亦為內地科研機構與香港高校人才合作帶來新契機。鍾思陽提及,本地雖然航空工程製造業規模較小,但本地高等院校不乏航空工程教育及學生,透過整合兩地科研人才,參與國家航空工業研究的工作,長遠而言有助加強航空技術開發,推動航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研區塊鏈飛機技術傳輸
理大與中國商飛簽署的合作備忘錄,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新材料等領域,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合作。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鍾思陽表示,目前團隊及中國商飛展開了基於區塊鏈的數字飛機技術的傳輸,以及基於自主學習技術的在線質量評估等展開合作,雙方亦已就飛機研發工程展開交談會,在飛機噪聲、人因工程、導航技術,航機新型材料等方面達成初步對接項目,相信未來理大與中國商飛之間和合作,會逐步落地及繼續深化。
問及未來航空科技研發重心及國產大飛機的發展空間,鍾思陽認為,飛機研發是一項有系統及由產業鏈支撐的工程,商用飛機作為商品,必須先確保性能及質量領先、跟上產能及將成本降至最低,從而維持競爭力,才能進而探討研發更創新的技術。
鍾思陽表示,C919的成功在於以商品為目的進行研發,未來國產商用飛機的發揮空間在於實現更高標準性能,例如提升飛機的降噪技術。降噪技術在提升飛行體驗上,是其中一項不可缺少的研發考量,即使現時兩大飛機製造公司波音及空中巴士已有成熟的客機性能,國產客機仍可從提升各方面性能的優勢進行研發,不斷推陳出新,研發出有更高性能的客機,確保自身競爭力。
C919踏足香港邁向國際市場,鍾思陽說,一架飛機獲歐美的適航認證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今次C919來港展示有機會發揮促進認證的作用,中國商飛研發團隊未來會加強研發及公關工作,爭取國產大客機早日獲得歐美認證。
鍾思陽自豪地說,理大的航空及航天工程學系在香港排名第一,為航空和航天領域的創新研究與行業需求之間,擔當重要的橋樑角色。此外,航空服務研究中心(ASRC)是由理大和波音公司設立的應用研究中心,為MRO(維護、修理和檢修)和相關領域,開發創新科技和改進航空服務技術,他相信香港航空及航天工程學人才,能為中國商用飛機拓展新領域。\大公報記者古倬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