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雨果獎頒獎典禮已經過去三個多月,榮獲「2023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獎」的深圳作家海漄回憶這段時光,感嘆如今自己的生活已經如科幻小說一樣,「現實與想像融合在一起了」。昨日,歷史中的或然時空——《時空畫師:海漄中短篇科幻小說選》首發式在深圳舉行,海漄攜新書與讀者見面,並分享了這幾個月以來的人生逆轉及創作經歷。據悉,該書已在一周前於香港各大書店上架。/大公報記者 胡永愛
此次發布的《時空畫師:海漄中短篇科幻小說選》是海漄的首部小說結集。書中收錄雨果獎最佳短中篇《時空畫師》,銀河獎最佳短篇提名獎《江之怒》,冷湖獎中篇《走蛟》,最新作品《土樓外的春天》,以及關注文物保護和氣候問題的《盡化塔》《極北之地》等10篇中短篇作品。海漄希望透過恢弘的想像回溯中國歷史,將風譎雲詭的史實與現代科學結合,用古老的傳統連接遙遠的未來,在史與幻的想像和探討中,思考人類、文明和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保持穩定的寫作節奏
海漄在深圳從事金融行業,業餘時間創作科幻小說,2019年起開始穩定產出發布作品。他的科幻小說曾發表於《銀河邊緣》《科幻世界》《科幻立方》《中華文學選刊》《今古傳奇》等刊物。獲得雨果獎之前,曾獲得冷湖科幻徵文中篇二等獎,被提名銀河獎最佳短篇獎。
因為工作繁忙等原因,他的創作節奏並不快,「寫兩萬字大概需要兩三個月。」成名之後,海漄也並沒有放棄工作、全職寫作。下班回家後,他會和一歲的兒子玩耍一下,再和家人吃飯交流,「與從前一樣,我依舊是大概晚上11點後開始繼續自己的創作,此時外界紛擾、白天的工作已經離我而去,這種穩定的寫作節奏對於我來說是非常愜意、享受的事情。」
創作的原則亦然。「對於歷史科幻小說的寫作,我給自己制定了兩個原則:無論是情節還是人物都不能違反當前公認的事實,在涉及意識形態、背景等細節上,一定要力求還原真實。」海漄認為,科幻既不屬於科普,也不屬於科學;但科普和科學必定是科幻最基礎的東西,如果科普和科學不存在,科幻也不可能存在。也因此,非歷史專業出身的海漄,總會在寫作中不斷翻閱歷史資料、找到最真實詳細的背景,不斷修改溯源,直至邏輯通順。
冀引發香港年輕人共鳴
當天,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中和出版社」)總經理、總編輯陳鳴華也參加了深圳的首發式。去年,香港中和出版社在得知獲獎資訊後第一時間聯繫了海漄並迅速取得其作品繁體版權。「我們出版社很重視科幻創作,已選編了多部著名科幻作家的優秀作品,包括劉慈欣、韓松、王晉康、譚炳昌、黃海峰等人的小說集帶給香港讀者,而此次《時空畫師:海漄中短篇科幻小說選》是進入2024年後我們出版的首部科幻小說集。」陳鳴華介紹。
在陳鳴華眼中,海漄「非常接地氣」,是一個淳樸又純真的年輕人,更是一個天賦與功夫並存的科幻作家。「海漄的創作融合度很高,有傳統科幻、懸疑推理乃至玄幻穿越的各種影子,讀者會在其中不知不覺地進入歷史的時空中,在恢宏歷史中尋找自己的方向,擺脫現實的焦慮。我相信香港的年輕人在讀過他的作品後,會非常有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