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東西走廊/用油畫筆畫水墨的音樂家\海 龍

  圖:哥倫比亞大學舉辦的周文中紀念音樂會現場。\作者供圖

二十年前寫《哥大與現代中國》一書時,由於出版社搶時間結稿出版,我沒能來及訪談周文中和李政道兩位先生,一直引為憾事。這個遺憾因近日哥倫比亞大學舉辦的周文中誕辰一百周年紀念音樂會彌補了。

對於李政道,相信很多讀者皆耳熟能詳,但誰是周文中也許大家尚有點陌生。他是誰?這可能是大家會脫口而出的問題。其實,周文中的貢獻一點不遜色,世界著名作曲家斯洛尼姆斯基曾盛讚他是最早將東方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導入當代西方音樂界的作曲家之一。同時,周文中還是最早在美國名校榮任音樂系主任並掌管藝術學院教務的華人。他一生致力於在西方傳播中華文明並取得豐碩成果,是當之無愧世界舞台上的一位中華文明和藝術的播火者。

周文中在哥大算得上是個傳奇人物。他原來專業是土木建築,一九四六年來美時被耶魯大學建築系全額獎學金錄取,但他旋即轉讀音樂。後來他成為了聲名顯赫的現代作曲家埃德加·瓦雷茲的入室弟子,與大師緊密合作多年,並致力於保存和校訂瓦雷茲作品。周文中自一九六○年代起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培養了大批傑出的優秀音樂家和音樂教育人才,其中包括奧斯卡獎得主譚盾、普利策大獎得主周龍、古根海姆獎得主陳怡及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盛宗亮、多部電影提名獎得主瞿小松等。除華人外,他的歐美弟子在美國高校音樂學界亦成就卓越,是今天傳播其音樂思想的中堅。周文中一生在歐美也獲獎無數,他的作品大部分在成立於一八○○年、世界上聲譽最隆的萊比錫彼得斯樂譜出版公司出版。

這個春天的周文中音樂紀念會堪稱紐約的一場文化盛事,主辦方邀請了這個領域的權威學者和評論家光臨盛會,來研討並感受周文中一生的文化業績。

紀念演奏由著名的Continuum樂團演出。音樂家們演奏了周文中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傑作。演奏由他創作於一九五六年的《商調》開篇。這是一部比較宏偉、撼人心魄的作品,它是周文中早期用西洋樂器來闡釋中國古代音樂的一種嘗試。評論家認為這部作品巧妙運用中國古典調式的轉換展示了傳統中國音樂的豐富變化性。這部作品也被譽為是一部中國民族音樂理論與西方當代音樂相融合的典範佳作。作為非音樂專業的聽眾,我們聽到的是一種遙遠的神秘、輝煌和震撼。周文中用西方音樂語言傾訴鐘鼓鼎鳴、鐃鈸迸發的和聲和共鳴效果;其間又似乎夾雜着木魚和梵音的繚繞以及遠古玉石鉢罄和青銅的合奏,背景裏不時溢出原始的塤及牛角號的低沉。驀地,一聲鼙鼓和鑼音讓你心頭一顫;把你拉回現實旋又推向遠古。這種激盪和一波三折使人不能不發思古之幽情。

周文中充分利用西方樂器的優勢,打擊樂器沉渾莊穆,木管樂器詭譎飄忽,弱音號和豎琴如泣如訴,而鋼琴則忽而瀏亮忽而以琶音渲染。巴松、雙簧管在哀怨訴說,長笛嗚咽,短笛則時而清脆嘹亮地一撥,刺破了熹微前的暗夜。這《商調》堪稱美輪美奐,據報當晚的演出是它在美國的首演,馬上博得了開門紅頭彩。

旁邊觀眾席有人讚嘆:沒想到早在一九五六年就有人創作出了這樣攝人心魂的現代西方中華音樂!緊接着,樂團演奏了周文中一九六五年創作的《漁歌》,它以古琴曲為基調抒寫情懷,曲風很魅惑且有富撲朔迷離效果,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第三曲乃周文中二○○七年創作的《霞光》,它明顯受到了中國明末山水畫的影響,通過黑暗中的光束、黎明的曙色和霧中樹石以及地平線上的升起這四個樂章來描寫哈德遜河谷晨靄和光色變化交織的迷幻效果。移古人之情於美洲景色、情景交融,呈現出一種似真似幻的奇效。

下半場是周文中一九五七年創作的《柳色新》和二○○九年作曲的《頌松》。它們皆極為充沛地展示了傳統中國音樂跟西方現代音樂奇妙且有機結合擊撞出的完美效果。聆聽這些美妙的音樂使我有如沉浸到昔日電影《末代皇帝》和《卧虎藏龍》中的氤氳中──原來它們的樂音和師承其來有自,真使我有一種不知今夕何夕的感喟和慨嘆。除了音樂,周文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異常感興趣,他對中國書法、水墨畫和詩詞都有很深造詣,並把這些因素糅進了他的音樂語言。他像是一位用西洋繪畫工具繪製中國水墨畫的音樂大師,把聽覺語言轉換成了優美的視覺形象。用油畫筆盡情揮灑寫意,向西方展示着中國古典音樂的魅力。

演出中場,紀念會組織了由彼得斯樂譜出版社原主編邀請周文中的學生、研究者和他的兩個兒子來現身說法,介紹他的作品、研究狀況以及書本和舞台以外的周文中,讓觀眾更加貼近理解這位偉大的作曲家。

周文中不只是在學界有崇高威望,也對高等教育和國際文化交流非常關心。他曾輔助新生代一批卓越的年輕中國音樂家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赴美國留學。他也於一九七八年創辦中美藝術交流中心,在中國舉辦長達十五年的藝術教育計劃。自一九九○年開始,周文中跟鄧啟耀、周凱模等合作,致力在中國雲南策劃文化保護與發展項目,為中國民族藝術走向世界作出卓越貢獻。他們當年播下的種子今天已經蔚然成林,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