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看牙是大事

審計署發表報告,批評政府牙科街症服務貨不對辦,由四年前的每年派籌4萬個,減至上年度派籌2萬個,已連續三年不達標。建議改善派籌安排,增加牙科服務。衞生署解釋疫情下抽調人手抗疫所致。其實,香港牙科服務存在結構性問題,人手不足只是表象而已。

先說牙科人手。目前全港註冊牙醫不足3000人,平均每萬人有3.7名牙醫,低於發達經濟體每萬人擁有5名牙醫的水平。其中,衞生署共有約300名牙醫職系人員,換言之,只有約一成牙醫為公營機構工作。不過,衞生署牙醫主要為公務員及其家屬提供服務,在有餘力的情況下,才會為公眾提供俗稱「街症」的止痛及緊急牙科服務,基層得到的牙科資源少之又少。

再看服務安排。政府牙醫診所共39間,其中11間為市民提供街症,數量少且分布不均。以港島為例,共112萬人口,只有一間提供街症的政府牙科診所;在227萬人口的九龍,只有觀塘和紅磡兩間。每間診所每周撥出一至兩天的上午時段予公眾,每次派籌數十個,大批求診者不得不通宵排隊輪籌,有時要跨區,飽受風吹雨打。由於派籌量極少,大部分市民只能光顧收費昂費的私家牙醫。

可見牙醫人手不足雖然是事實,但政府堅持牙科由私營主導,才是導致基層看不上牙醫的關鍵所在。公營牙科供不應求其實是老生常談,立法會議員曾多次提出質詢,衞生署的答覆千篇一律,次次談到醫療券計劃、關愛基金、馬會資助等等,說到底還是信奉「牙痛不是病」,拒絕將牙科納入基本醫療體系。

對基層人士而言,輪不到公營牙科,看不起私營服務,唯有北上求醫。早前有私家牙醫慨嘆,年初以來流失了三成生意。

看牙是大事。香港培養了世界一流的牙醫,但基層在本港很難享受到優質的服務。要解決這個結構性問題,唯有從優化公共醫療體系入手,真正建立起「民生為大」的施政理念。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