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香港國金中心地位不可替代的內在邏輯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陳家強昨天出席總商會座談會時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保持穩固,在國家全力支持下難被取代。同時他認為香港的金融中心應走多元化交易路向,包括進一步放寬「互聯互通」及成為財富管理角色。事實上,放眼全球,沒有哪一個地方如香港這樣,擁有發展國際金融中心的眾多優勢。而在中央支持及全港努力之下,這些優勢仍在不斷增強。

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本港去年的IPO新股集資額創下十多年新低,恒生指數也處於低位,引起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否會被其他地區取代的憂慮。其實,IPO新股集資額只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其中一個指標,並非決定性因素。以IPO論金融中心並不科學,譬如倫敦的IPO一直很低,但並沒有影響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以彈丸之地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關鍵在於兩大支柱。首先是「一國兩制」下香港良好的營商環境、簡單低稅制、自由市場、與國際接軌的普通法制度、金融監管高效等;其次是香港與內地不斷增強的經濟聯繫。兩者有機結合,保證了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這也是香港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底氣所在。

事實上,過去的一個月,香港股市表現是全球金融市場中最好的。香港樓市亦因為全面撤銷「辣招」而重新活躍起來,成交量倍增。訪港遊客穩步增長,帶旺了零售、餐飲、酒店等市道。就IPO而言,等待上市的企業有逾百家,今年集資額有望大幅增長。

特區政府全力推動家族辦公室業務,現時擁有2700間單一家族辦公室,數量為新加坡的一倍,管理資產超過30萬億元。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上月落實,反應踴躍。滙豐銀行調查顯示,約60%打算在亞洲區城市定居的內地富裕人士,認為香港是區內最理想的居住城市,計劃未來5年內移居香港,70%計劃移居香港的受訪者已投資香港,當中有六成擬增加投資額。還有什麼比真金白銀,更能體現香港的強大吸引力呢?

香港在全球「搶人才、搶企業」,效果之好也遠超預期,這是國際人才和企業以實際行動對香港未來投下的信心票。在剛剛結束的香港人才高峰會上,英國劍橋大學副校長David Cardwell指出,香港與新加坡的不同之處,在於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很龐大的資源,特別是擁有龐大人口的大灣區,這是新加坡所沒有的優勢。同一天,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確認香港「AA+」評級,前景展望維持「穩定」,其中重要因素是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其他城市加深融合,有助刺激香港中期經濟表現。

中央挺港惠港政策陸續有來,也為香港市場帶來源頭活水。繼增加內地赴港澳個人遊城市後,中證監上月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其中互聯互通擴容是焦點。有關業務及技術準備工作將於未來3個月內完成,預計產品數量增加70%,這就吸引更多國際機構通過投資ETF,分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紅利。日前內地實施的六項「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舉措,將更好促進人才、資金等要素在港澳與內地之間流動,對增進民生福祉、激發市場活力、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塑造高水平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優勢,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靠山,這兩個基本面沒有改變,仍在不斷加強,這就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堅如磐石、不可能被取代的內在邏輯所在。那些唱衰香港、看淡香港的論調,不過是鼠目寸光,或別有用心,根本經不起事實的檢驗。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