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敢突破善創新 拚經濟謀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六會同行政會議舉行集思會,就香港經濟發展的策略性部署進行深度交流、集思廣益。李家超表示,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期,必須創新、創造、應變、懂變,希望與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更深入探討具前瞻性、策略性的政策,為香港拚經濟、謀發展。集思會發出重要信息,特區政府將聚焦新質生產力,運用好自身獨特優勢,以創造性思維、突破性政策推動香港的高質量發展。

如今的香港站上新起點,香港國安法和國安條例共同構築特區維護國安的防線,迎來拚經濟、惠民生的新階段。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是中央對香港的殷切期待,也是香港社會的共同願望。

另一方面,香港由治及興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時代在變,世界在變,整個競爭環境、市場結構都在改變。香港需要跳出舊思維,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時代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在變局中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在變局中創造東方之珠的新輝煌。

今日之中國,不是昨日之中國;今日之世界,不是昨日之世界。香港不能以昨日的老眼光來看待今日的新形勢,不能用昨日的老辦法解決今日的新問題。正如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指出,全社會需要團結一致向前看,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用新思維、新辦法、新路徑解決面臨的問題。要敢說前人沒有說過的話,敢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只有不斷突破自我,大膽創新,才能努力實現香港發展的迭代更新,轉型升級。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是拚經濟的重中之重。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特區政府在鞏固金融中心方面推出不少舉措,包括吸引家族辦公室在港發展,開拓中東及東南亞市場,推出新資本入境者計劃等等。這些措施具有針對性,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近日沙特阿拉伯證交所和香港交易所舉行研討會,達成一系列共識,雙方在發展經濟方面有很強的互補性,沙特的主要上市公司未來將來港掛牌上市,這對拓展香港金融市場的深度、廣度、影響力,都大有助益。

接下來,香港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推出更多、更有前瞻性的舉措,進一步厚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根基。例如,要透過推動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促進香港股票人民幣計價交易等措施,進一步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繼續擴大香港金融機構在前海的業務範圍,以及積極促進深港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同時,打造香港成為綠色金融科技樞紐。

金融中心地位必須不斷創新突破,否則就有可能落後;而香港要全力打造新的競爭力,當中創新科技就是關鍵中的關鍵。事實上,香港有全球最密集的優質教育資源,有優秀的科學家,有廣泛的國際聯繫,這使得香港在創科發展方面有着先天優勢。但先天優勢還有待轉化落實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香港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當中的重點在於,要把握「新產業」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生命健康、醫療科技、醫藥;金融科技;新材料和新能源。這些新產業不但可以豐富香港的產業發展,亦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予香港市民。特區政府已經在着手推動,但有必要加快發展速度,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扎實推出,爭取在有限的「窗口期」內見到實效。

香港並非單打獨鬥,而是有國家做堅定靠山,背後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中央一向關愛香港,挺港惠港政策陸續有來。最近,中央推出六項措施,加速香港與內地之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的流動;中證監亦公布五項加強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措施,效果立竿見影,香港股市近來表現在全球一枝獨秀。香港有求,中央必應。中央將因應香港發展的實際需要,推出更多政策,香港要用好這些政策,使其發揮出最大效益。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培養了全球最多的大學生、工程師,是全球最大的人才寶庫。美國傳媒早前報道,單單在AI領域,一半人才來自中國。這也難怪,在香港過去一年吸引到的10多萬人才中,大部分來自內地。說到底,科技的競爭,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人才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香港背靠國家這個最大的人才「蓄水池」,這是任何其他地方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發展千頭萬緒,關鍵要把準方向不斷突破。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鄭雁雄指出,堅持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揚名立萬的成功密碼、信心之源;發揮國際化優勢是香港由治及興的必由之路、康莊大道;善用國際化平台是香港服務國家的優勢所在、貢獻所在。如何用好優勢、提升優勢,對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都是新的考驗。

實現由治及興,是香港社會的共同事業,是「愛國者治港」的應有之義。李家超會同行政會議及時舉行集思會,探討加快香港發展的策略性布局,體現了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作為當家人、第一責任人的承擔與責任感。全港社會各界要團結一致,全方位支持特區政府,積極建言獻策。事實上,香港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在變局中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香港加快邁向由治及興的道路,需要各界敢於幹事業、善於幹事業,發揮聰明才智,共同創造香港新的傳奇。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