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讀者來稿/緊抓旅遊業惠港政策機遇 助力經濟持續復甦\吳 然

5月11日,國家公布增加8個內地赴港澳「個人遊」城市,這是中央支持港澳經濟發展、促進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交流的又一重大舉措。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的統計數字顯示,剛過去的五一黃金周共錄得76.6萬的內地旅客入境人次,按年增長22%,香港旅遊業正在回暖。新措施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社會、旅遊業界訴求的積極回應。優化後的方案將有望進一步提升訪港旅客數字,提升香港旅遊業的信心,也對促進內地與香港人員往來、經貿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新增的8個城市總人口超過3300萬人,讓「個人遊」計劃實現全國省會城市的全面涵蓋。這次新增的城市均位處我國北部、西部這些與香港距離較遠的地區,對香港旅遊業而言也屬於具有潛力的待發展市場。香港社會要認識旅遊業在促進文化交流、推動地區間經濟合作的積極意義,充分展示香港既有嶺南文化,亦是國際都會的獨特魅力,並在航班設置、服務供給等方面提前謀劃,做好配套工作。

善用豐富人文歷史旅遊資源

發展好旅遊業對香港全力拚經濟、謀發展非常重要。香港的租金、人力資源等各類經營成本相對高昂,這決定香港要走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差異化的路線,鞏固香港成為全國中高端消費旅遊城市的良好形象。除了各類耳熟能詳的國際知名服裝、美妝、珠寶品牌在香港設有門市以外,香港在中高端餐飲和文藝活動的供給質量也屬於全球前列水平,人口約750萬人的香港擁有接近八十家「米芝蓮」餐廳及約六十家公私營博物館。假若香港旅遊業界可進一步善用社交網絡平台,定點向特定人群加大宣傳力度,同時與內地旅遊平台強化聯動合作機制,相信香港的高端服務品牌、文藝活動豐富的正面形象將更加贏得內地高淨值客群的青睞。

以往,不少內地遊客對香港的印象可能局限在山頂廣場、星光大道、迪士尼樂園等這些享負盛名的國際級旅遊景點。但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讓香港成功將傳統建築與摩登大廈、都市面貌與自然景點、中式園林與西式建築有機糅合一起,為香港創造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

以筆者所在的中西區為例,旅遊觀光資源、人文歷史古蹟、美食餐廳酒吧遍布,是Citywalk(城市漫步)的絕好去處。區內有著名的太平山頂、大館、中環街市、PMQ元創坊,喜歡人文的遊客可以去孫中山史跡徑,中西區文物徑、摩星嶺要塞,喜歡看建築的遊客可以到訪禮賓府、終審法院大樓、藝穗會、中銀大廈、中環及半山自動扶梯,對宗教感興趣的遊客可以看看上環文武廟、聖約翰座堂、回教清真禮拜總堂,中西區海濱長廊常年有演唱會和各種嘉年華活動,蘭桂坊、SoHo荷南美食區令人流連忘返。總之,好食好玩的地方多到說不完,值得向遊客進行推介。

此外,在沙田、西貢等「新市鎮」,遊客都可以悠閒地沿着有序的自行車徑安全騎車,飽覽優美的景觀;在休息時亦能便捷地找到茶餐廳品嘗港式奶茶,感受香港真實的風土人情。這一方面讓內地旅客能更加立體、多元地認識真實的香港,另一方面更能讓各區商戶在本地旅遊業發展的過程中收穫成果。

走出「舒適區」發掘新商機

對於網上有意見稱,鄰近香港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已逐漸對中國公民實施免簽政策,因此對內地居民前往香港特區旅遊時需要提前辦理通行證及有關簽注的安排表示不理解。筆者認為,抱有此觀點的人可從其他維度去思考這問題。香港與內地接壤,內地居民可從不同陸路口岸入境香港,與內地居民主要以乘搭數量可控的航班入境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的情況大為不同。也要理解香港人口密度高,公共交通的運載能力亦有限制,中央維持現有出入境政策方針,有序開放「個人遊」城市的安排充分建基於香港的實際情況,目前安排既照顧更多內地居民赴港的需求,亦對香港市民維持原有正常生活出行的需求展現出理性考量和關心關愛。

未來香港的高質量發展,必然需要包括旅遊業在內各個行業走出「舒適區」,在中央殷切關顧和大力支持的同時積極發掘新商機、主動搶佔新方向。筆者相信,若香港各行業得以被盤活起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定必更加鞏固,香港將向全世界釋放更大魅力和活力。

中西區區議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