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集思廣益/峰會發起人葉劉淑儀:化危為機

香港昨日起展開為期三日的「全球繁榮峰會」。峰會發起人兼匯賢智庫主席葉劉淑儀致辭時表示,保護主義抬頭以及出口限制實施,阻礙發展中國家獲得最先進的科技,香港作為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同樣面臨地緣政治等風險。她指出,人才能夠將危機轉化為機遇,期望是次峰會匯聚各地人才,就相關議題交換意見。

香港歐洲商會主席阿馬特(Inaki Amate)認為,依靠單一力量推動的全球化已成為過去,科技的進步使得機器進入人工密集型產業成為了全球發展的新趨勢。因此,如何與科技共存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續指,隨着人口結構的變化,引入激勵性因素變得十分關鍵,香港需要吸引人才來實現多元化經濟發展。

美國科學歸功世界人才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教授羅傑·大衛·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提及,在美國的實驗室中,可以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他表示,美國科學的成功不僅是由美國人創造的,也歸功於世界人才。

成為資本董事長及管理合夥人李世默博士表示,為下一代考量,中國想要將人均收入提高2至3倍,則需要在工業領域增加技術附加值。他稱,2023年中國工業產值佔全球35%,超過相當於美、日、德、印四國的總產值,但附加價值僅佔12%。

他指出,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目前面臨的挑戰,投資於技術領域才能推動工業發展。他續指,在過去的20年,技術發展主要集中於消費者導向型平台,如社交媒體和電子商務。但考慮到國家具備遠見,在真正的科學技術領域一定是扮演着主導角色。

會議昨日討論議題包括全球化與去全球化、泛安全化的風險及對發展的影響、科學技術合作和人類未來、大國競爭與和平共處,以及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

大公報實習記者蔣夢宇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