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我們一行文化界朋友前往廣西百色市,參加了一個富有意義的文化研習活動。百色位於珠江和西江上游,歷來是兩廣文化,乃至東盟國家聯繫的重要橋樑,更是滇、黔、桂三省的交界樞紐。我們坐高鐵進入百色市的沿途中,不僅看到地理交通的繁忙,更感受到民族文化交流的生動氣息,世居在百色市的少數民族包括有壯、漢、瑤、苗、彝、回、仫佬七個民族之多,這裏環山抱水,四季常青,是一座風光旖旎的山水生態之城。
百色具有悠久燦爛的古文明,百色的傳統樓房建築,融入大量的壯族及本土文化元素,以此打造國家園林城市。我們參觀了佔地六十八公頃的紅色主題公園──百色起義紀念公園、百色起義烈士紀念碑、銅鼓廣場等,它們把豐厚的歷史文化體現到城市建築和園林藝術之中,與歷史、人文文化建設相結合,依託百色壯鄉文化獨特的人文環境,塑造城市亮麗的標誌。接着,我們來到崇左市的龍州縣,看到地處美麗的喀斯特地形的鄉鎮中,到處都是白色的新房,原來這些是政府為脫貧的村民建設的小樓房。
最後,我們走進龍州紅軍古道景區,這是一處既有紅色歷史和民風民俗的綜合景區。在龍州縣的天琴壯寨,我們體驗了這裏的非遺傳統歌舞文化。天琴為龍州地區及左江流域,屬巫文化的範疇,已存在一千多年。從唐代開始,巫師借助天琴說唱的曲藝形式從事各種巫術活動,流傳至今。其實天琴是指壯族古老的彈撥樂器,民間稱之為「鼎叮」,因與壯族古老民俗活動「唱天」「彈天」有關,故得名天琴。
在壯寨的門前,一群壯族的女歌手,抱着天琴、身着民族服裝,傾情彈唱《天之琴》和《放雁》,濃郁的民族風格讓我們領略到天琴的無窮風采和魅力。在我們面前的正是「沒有樂譜、沒有造作,只有土地和生活,沒有無奈、沒有強迫,只有心中的訴說。數千年來的歌謠,至今仍在鄉間的老人孩兒中傳播,這就是你我祖先留下珍貴的鄉下老歌。」音樂來自生活,歌曲中的靈魂就是人們對生活中的吟誦, 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不同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傳統歌曲,他們生活的地域、風俗、語言不同,因此培育了各種風格色彩和形式各異的鄉謠民歌, 而這些歌曲大都在民間一代一代的口頭相傳,其真正的作者已無從稽考,在中國多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在這些浩如煙海的民間歌謠中,保存了大量的人文歷史資訊,它記載了民間的真情實愛,截取了社會中大量的生活原態,他們口中的民歌有着更深的生活意義。我們以現代多元角度的視野來分析,中國民歌雖然是源自數千年古老的時代,但是在現實的傳統與現代之間、鄉村與城市之間都有強盛的生命力,活在現代文明社會的脈絡之中,而且並未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