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聖保祿醫院七旬翁換心瓣不治 家屬追究

  圖:聖保祿醫院心瓣手術病人死亡事件,死者太太和兒子質疑事件涉及醫療事故。圖左為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大公報記者易曉彤攝

【大公報訊】記者易曉彤報道:一名71歲病人上月在聖保祿醫院接受更換心瓣手術後48小時內死亡,其家屬投訴院方疏忽處理,病人術後僅在深切治療部一日便被轉至普通病房,病人及後腹痛,近9小時才決定為病人進行CT檢查,最終不治。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指院方未有就個案作特別調查和審核,要求院方在14日內與家屬會面。聖保祿醫院發言人表示,有關個案已交由死因庭跟進,不作評論。衞生署指正向相關私家醫院了解事件。

71歲的陳先生因心瓣老化問題,上月17日於聖保祿醫院進行微創手術更換心瓣。陳先生兒子說,手術前心臟科醫生曾指手術成功率達95%,並無提及致命風險。主診醫生於術後告知家屬,手術過程出現「小枝節」,包括原訂送心瓣的步驟由右腿大動脈轉為左腿大動脈,手術期間左腿大動脈中兩條血管流血不止,要緊急施行導管支撐手術止血,左腿原有3條血管只剩1條。

質疑3度劇痛求助均被忽略

陳先生兒子說,父親在術後翌日早上收到醫生通知,同日可轉到普通病房,與術前表示需在深切治療部觀察48小時不一致。同日下午1時30分轉到普通病房後,父親腹部右下方劇痛,醫生三次檢查後仍表示情況正常,但有關部位在晚上仍劇痛並進一步腫脹。直至約10時,醫院才決定為父親進行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惟延遲近45分鐘才進行,父親經檢查後已經陷入昏迷狀態,左腳部分沒有血色。再過1小時後血管科醫生才到場透過儀器找到確實出血位置,合共延遲近2小時。

陳先生兒子又說,醫生首次向家屬透露,該劇痛位置有一個小傷口,是手術期間用以透過血管運送相關器材,內出血是該處止血「酒塞」體內鬆脫所致。最終父親體內流血不止,進行手術止血、使用7支強心針及心外壓搶救不果,於手術後第3日離世。

陳先生兒子質疑院方在父親術後僅1日便將其轉至普通病房,沒有訂明需要特別護理,亦無提及後來導致內出血的右腹傷口。「到清晨12時出事時,只有醫生一個人才知道該處位置有個『酒塞』,其團隊、聖保祿所有人都不知道,所以父親痛這麼多次,都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痛。」陳先生太太說,醫生術後無主動了解其丈夫情況,3度因劇痛求助均被忽略,認為醫生缺乏警覺性,直言丈夫是「死得不明不白」。

院方:死因庭跟進 不評論

案件已經交由死因庭跟進,家屬曾與院方了解事件,獲回覆指需4個星期徵詢法律意見和調查,家屬已按醫務委員會及衞生署機制投訴。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已去信聖保祿醫院,對相關醫護人員的決定是否存在疏忽,甚或是專業失德,期望院方仔細深入調查,14天內與家屬會面。

衞生署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暫未接獲相關呈報或投訴,署方正向相關私家醫院了解事件。根據私家醫院實務守則,私家醫院須在指定時限內向衞生署呈報守則中指定的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及重要風險事件。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