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城中熱話/環保減廢 垃圾收費非唯一選項

  圖:不少清潔工憂慮垃圾收費實施後工作量會大增,更會成為住戶及物管公司之間的「磨心」。\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繼續就暫緩垃圾收費的決定解說,他表示政府沒有放棄「污者自付」原則,但落實該原則可以有很多不同方式,他認同垃圾收費不是唯一的選項,重申暫緩決定是基於民情,現階段需做好減廢回收,並優化計劃。

有立法會議員表示,垃圾收費並不是實踐環保的唯一出路,減少過度包裝、減用不可回收物料,都是環保的方向。餐飲業、清潔業、安老院舍人士都歡迎暫緩垃圾收費,認為政府是聽取民意。至於有個別所謂環保分子無視社會共識,盲撐垃圾收費,有意見認為,他們應理性務實,提出貼地可行的減廢建議,不應打着環保旗號發表混淆視聽的惡評。\大公報記者 鍾佩欣 伍軒沛 王亞毛

謝展寰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暫緩推行垃圾收費的關鍵主要是民情、法例要求等不同因素,先行先試計劃亦反映不同行業及操作上的問題。他指現時不宜為垃圾收費訂下重推的時間表,指出推行前需要符合兩大條件,包括有適合的民情,以及收費計劃設計令社會容易實行。

當被問到政府會否考慮採用垃圾收費以外的減廢方法,謝展寰表示,「我沒有放棄『污者自付』這手段,因為這是好的,不過要實行『污者自付』,大家看不同國家,都有很多方式,我們退一步看,全盤檢視怎樣優化整個計劃。」他認為,最重要是推動減廢,推動回收,而垃圾收費是其中手段之一。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示,垃圾收費並不是環保的唯一出路,政府暫緩垃圾收費,是聽取民意的負責任做法。她認為,如何減少過度包裝,減少使用不可回收物料等,都是環保的方向。政府除了增加回收配套,也要加強教育宣傳,尤其是在校園的教育,鼓勵及幫助社會各界參與回收,例如留意智能回收機不方便殘障人士使用的問題。

清潔工:全港市民適應需時

在香港仔街市附近收垃圾的清潔工陳女士說,在住宅大廈逐層收垃圾,最多時一層有四大袋,她希望大家都能少扔些垃圾,「如果讓全港七百多萬市民做(垃圾收費),一定有難度,肯定要慢慢來,大家都要時間適應。」清潔工友叔認為,很難確保所有人都使用指定袋,硬推垃圾收費是不顧現實,政府需要想清楚細節才實施。

香港環境衞生業界大聯盟召集人甄瑞嫻表示,垃圾收費計劃令清潔工變成夾在住戶與物管公司之間的「磨心」,清潔工人擔心工作量增加、負上刑責等,清潔工人大多是高齡人士,她建議若推行垃圾收費,政府應豁免前線員工的法律責任。對於有環保團體要求推行垃圾收費,她表示不太理解,認為「現時並不是合適時機」。

餐飲業:「硬推」恐怨聲載道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認為,政府暫緩垃圾收費的決定合理,若「硬推」將會引致社會怨聲載道。他指出不同環境需有不同做法,以商場食肆為例,商場需有一套完善措施集體管理廚餘,具體細節仍有待研究。

「院舍可否用少尿片、抹布?是不可以的。」香港買位安老服務議會主席謝偉鴻預計,若實施垃圾收費,每間院舍每月額外開支起碼兩萬元,或需轉嫁至消費者,他建議政府可在計劃下,院舍等特定行業可獲得豁免,減輕行業負擔。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