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跨境救援合作

粵港澳跨境消防演練昨日在江門舉行,模擬6.2級地震下三地消防合作救援,創下歷史上多個「首次」:粵港澳首次演練真實地震災害場景、香港消防車首次進入內地、香港消防員首次參與泥石流和傾斜大樓模式救援。有關演練對提升香港消防隊伍的應急救援能力,以及創建三地合作應對灣區災難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粵港澳消防合作應急救援,是共建大灣區的一部分。隨着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發生自然災難及突發事件的風險提升,跨境救援的迫切性也越來越高。去年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將制訂、商討及落實全新的《粵港澳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以聯防聯控、優勢互補的理念,構建系統化的大灣區應急行動機制。保安局早前指出,今年內大灣區各城市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應急機制分三個層次,一是建立粵港澳共享各類技術訊息的消防救援平台;二是訂立三地消防資源清單;三是遇到突發事件時如何啟動共享清單中的資源。清單將列明三地各有的消防人員、車輛、特別救援物資等。例如,廣東省近年為應對水災,擁有的快艇數量比香港多數十倍,亦有大型抽水車,香港則有處理核生化的消防船。三地共享資源,將可大大提升救援效能。

舉例說,2018年的颱風山竹,是香港近年來遭遇破壞力最強的颱風,全港塌樹處處,交通為之癱瘓,因此導致的經濟損失難以估計。單是處理市區的8000棵塌樹,香港就用了整整一個月時間。但有跨境消防合作機制就不一樣了,有關機制一旦啟動,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消防力量就可通過「綠色通道」馳援香港,處理塌樹時間可縮短三分之二,即10天完成相關工作。

顯而易見,消防合作共享機制可大大提升三地有效防災、減災、救災的能力,可以更好地保護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可以更好地發揮消防資源潛力,是一個「多贏」方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