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嫦六成功着陸 月背採樣 全球首創

  圖:嫦六成功着陸 月背採樣 全球首創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新高度,也是人類探月歷史性時刻!國家航天局2日宣布,6月2日早上6時23分,嫦娥六號着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成功着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着陸區,國家航天局發布嫦六月背着陸影像。嫦六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採集任務,向着取回人類第一抔月背土壤目標邁進重要一步。

目前,嫦六地面應用系統已開始接收月背數據,搭載的科學載荷陸續開啟工作,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背採樣工作。由香港理工大學容啟亮教授團隊研製的採樣器將奮戰在月背採樣的「第一線」。

2004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批准立項,20年來不斷刷新着人類月球探測紀錄。迄今國際上已成功實施10次月面採樣返回,都在月球正面。2019年着陸月背的嫦四實現人類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視探測,刻上中國足跡。這次嫦六在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着陸,着陸過程大約900秒,舉世矚目的「精彩一落」,揭開「蟾宮挖寶」新一頁,嫦六可望找到月球比較古老樣品,帶返地球進行科研。

5月3日,嫦六發射升空,歷經30天飛行抵達月背。國家航天局介紹,6月2日6時9分,嫦六着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開始實施動力下降,其間組合體快速姿態調整,在視覺自主避障系統等輔助下選定着陸點後緩速垂直下降,最終平穩着陸於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

嫦六隨即開展持續約48小時月背採樣工作,通過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壤樣品和月表岩石,實現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嫦六還會開展月背着陸區現場調查分析,月壤結構分析等科學探測,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理大採樣神器升級上陣

香港理工大學容啟亮教授此前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表示,在嫦五經驗之上,嫦六採樣裝置進行多項改進,研製有兩個採樣器、兩個近攝像機,其中一個採樣器應對較鬆散的月壤,另一個應對黏性較大的月壤。採樣後會將月壤樣品放入初次封裝系統。這個系統包含將月壤帶回地球的樣品罐。樣品罐密封後,由採樣器將樣品罐提升到上升器頂部放置好。此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達到預定軌道後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從上升器轉移到返回器,最後返回地球。

據了解,香港理工大學團隊近期成功申請到嫦五樣品。容啟亮希望,「嫦六月壤回來,我們也申請一些」。理大團隊目標是探究月背樣品的成分和物質,加深人類對月球和太空認識,藉以推動後續中國深空探測發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