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魏溶報道:特區政府去年10月推出「產學研1+計劃」,鼓勵大學團隊聯同業界推動科研成果轉化。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昨日公布獲創新科技署「產學研1+計劃」資助的7個項目,涵蓋先進工程、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
中大協理副校長黃俊文表示,此次中大獲資助項目為本地院校中數量最多的大學,惟獲資助總額現階段未能透露;目前中大有關團隊已經在準備下一輪「產學研1+計劃」申請項目。
涵蓋先進工程等多個領域
今次獲資助的7個項目中,「普及化手術機械人系統」項目由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歐國威教授團隊,及初創公司康諾思騰一同提出申請,該項目專注開發第一代多端口腹腔鏡手術機械人,適用於泌尿科、婦科及普通手術,可輔助外科醫生提升手術質量和效率。
歐國威介紹,手術機械人可以有效提高生產力,幫助醫生提升效率,但目前全球一年所進行的4460萬個手術中,僅約4%通過手術機械人完成;在中國,採用手術機械人的手術佔比僅為0.87%。
研發團隊希望,能夠通過研發該項目的機械人,能夠滿足其餘96%手術,讓更多人受益,預期能夠為香港及內地患者帶來顯著利益,提升全球機械人手術的普及和可及性。歐國威表示,團隊過去在香港及內地進行逾150個真人測試均順利完成,認為其表現和市面上最好的手術機械人「完全可以進行比較」。
歐國威還表示,手術機械人的大多數部件均由團隊設計,而非向其他企業購買,因此有效地將成本降低至原本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相信未來成功商品化後,出售價格也會較目前市面上的價格更相宜。
在生物醫學領域,由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陳佩教授及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自體間質幹細胞(MSC)為基礎的工程化骨軟骨組織(eOCT),具有模仿天然關節組織的適當結構組織。
新型幹細胞再生軟骨
陳佩介紹,軟骨疾病及損傷常見,例如運動損傷、軟骨關節退化及肥胖等均會引起,惟現有醫療手段治標不治本。團隊研發的eOCT經動物模型的臨床前評估顯示,其可以快速、持續地再生高品質透明軟骨,可與臨床金標準的自體移植相媲美,且不會傷害患者自身軟骨。
此外,中大卓敏生命科學教授暨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漢明教授及其團隊,希望通過研發新型大豆種子,應用田間數據的精準農業以優化生產等方式,建立一個以生物科技為主體、數據為支撐、結合跨學科創新技術的現代農業及食品企業,為糧食安全、永續環境及優質食品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中大工程學院院長曾漢奇分享了用於傳感及光互聯的矽光集成晶片;中大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系卓敏信息工程學講座教授楊偉豪,分享了網絡編碼在新一代網絡中的應用;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劉雲輝介紹了三維視覺驅動機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