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識變應變求變

《大公報》關於的士與網約車競爭的報道引起各方關注,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行政會議前的記者會上回應提問時強調,會聽取各方意見,在7月份運輸及物流局完成整體研究報告後,決定下一步的具體政策。

的士與網約車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政策完善的技術問題,更與每一位香港市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到底香港民意如何?從5月18日開始,《大公報》於fb社交平台發起問卷調查,截至昨晚共收到1124名市民回覆,當中超過六成人不滿意香港的士業服務,近八成半人認為要改革香港的士業,引入並規管網約車平台。有市民建議香港的士應全面使用電子收費,政府亦應加強監管的士業。

對於造成今天的士問題的原因,逾四成市民認為「缺監管」,其餘市民認為「怕競爭」,以及「的士收入少」。另有受訪者留言指出「的士牌利益固化」、批評「時常拒載,時常冚旗,冇禮貌」、「態度差、宰客、兜路」等。不獨是香港市民,在內地社交平台上,許多人留言表達對的士服務的嚴重不滿。

上述民調已清晰反映香港的社會民意,也說明了問題的核心所在。的士服務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的士與網約車應該相輔相成,唯有如此才符合市民的期望和香港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抱殘守缺、拒絕改變,只會被時代拋棄。正如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所指出:「的士多年來服務仍未改善,即是沒有提升至一個與現代相符的程度,所以會讓大家感覺的士好像沒有進步,但時代是進步了。」的士沒變,但時代變了,可謂一語中的。

當然,的士趕不走網約車,而網約車也不可能取代的士。香港目前還有超過一萬八千輛的士,涉及數以萬計的士司機的生計,政府制定新政策時不可能一招解決所有問題。如何平衡各方面利益,理順供需關係,並符合香港發展大局,需要一個長遠發展的政策架構,循序漸進推進。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