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如是我見/臨《赤壁賦》\尹 畫

  圖:臨《赤壁賦》。\作者供圖

通臨趙孟頫的《赤壁賦》,我買的是安徽美術出版社的臨摹卡,選擇的紙張是四厘米行距十五行的狀元箋,仿古色黑線半生熟。《赤壁賦》為六百四十四個字,每天臨十頁卡,差不多一百二十個字,耗時一小時。如此,臨摹完一篇賦,需要五天左右的時間。

臨帖需要耐心和定力。心情平靜時,筆畫臨得就像,繼而信心十足,越臨越好。心有掛礙時,則筆筆不到位,沮喪挫敗,越寫越差。我無法保證每天心情都平靜如水,此一時彼一時,起起伏伏自是正常,所以也不去多想,只和自己說,堅持臨完就是成功。確實,堅持太重要了,做什麼事都是,半途而廢乃人之天性,誰不喜歡待在舒適圈裏呢?同任何一門藝術一樣,書法也是時間積累的產物。每天寫,總歸會越寫越好。一遍不滿意,可以再臨兩遍三遍甚至無數遍。

《赤壁賦》是蘇東坡的代表作。一○八二年,蘇東坡貶謫黃州,為解鬱悶,與友泛舟赤壁,後據所見所聞,寫下情韻深致的名篇《赤壁賦》,通篇帶有哲學的思索,意味綿長。東坡先生先是感到清風徐來月夜泛舟的舒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接着,聽到船上吹洞簫的客人簫聲悲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於是與吹簫客人一問一答。客人懷古傷今,哀嘆人生短暫,如「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則寬慰他說:「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意思是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享用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時候。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盡可以一起享用。

一三○二年,時年四十八歲的趙孟頫抄寫了這篇賦。彼時,人近半百,技法和心境已然成熟,故而字字充溢娟秀優雅的書卷氣息。趙孟頫一生有許多代表作,《赤壁賦》是最為巔峰之作,流傳至今已逾七百多年,被時間篩選出來的無疑是經典。

臨完《赤壁賦》,再去溫習下古文內容,是書法與文學擦出火花的雙重精神享受。家裏有一套《金聖嘆選批天下才子必讀書》,再來看看金聖嘆是如何評論的,這是文學與評論激揚火花的又一重精神享受。「遊赤壁,受用現今無邊風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領。卻因平平寫不出來,故特借洞簫嗚咽,忽然從曹公發議,然後接口一句喝倒,痛陳其胸前一片空闊了悟,妙甚!」金聖嘆的這番高見,看得我忍俊不禁。好的文學作品,確能引發一環又一環的延伸樂趣。而今,我亦為《赤壁賦》而深深着迷,文字的魅力何其生動,何其悠遠。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