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香港古蹟新魅力2/尋訪抗戰遺跡 銘記崢嶸歲月

  左圖: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前身為羅家大屋。交通方式:在港鐵粉嶺站C出口,搭乘專線小巴56K往鹿頸方向,在鹿頸路口下車步行可到。右圖: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交通方式:搭乘專線小巴56K在鹿頸總站下車,往新娘潭方向,步行至烏蛟騰村烈士紀念園。

1937年的今日發生的「七七事變」,拉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香港也湧現了不少抗擊日寇的英勇事跡,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簡稱港九大隊)是當年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終堅持抵抗的抗日武裝力量,他們在香港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抗戰故事。今時今日,西貢、沙頭角、離島等地,都留下了崢嶸歲月的印記。\大公報記者 劉毅、謝敏嫻

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劉智鵬和高級研究員劉蜀永負責香港地方志的編修,《港九大隊志》是成果之一。為了追求歷史的真實性、客觀性,劉蜀永教授和工作團隊多次行走在新界的鄉村,並前往深山老林尋找抗戰遺跡。他如數家珍詳細講述港九大隊在各區的活動,向記者表示:「我希望公眾可以了解當年抗戰前輩的艱辛,重視對抗戰遺跡的保護和開發。」

遊覽沙頭角抗戰文物徑

現在的都市人,結束一周的繁忙工作,很多人都會選擇行山放鬆身心,位於香港新界的烏蛟騰至鹿頸就很適合周日行山。在東鐵線粉嶺站下車,然後坐一輛小巴就可以開啟這段行山路線,遠離城市的喧囂,去到山頂可以遠眺西貢山脈,馬鞍山也清晰可見,山腳下即是沙頭角。

石涌凹、鹿頸至烏蛟騰,是籌劃中的沙頭角抗戰文物徑的一部分。這段文物徑由沙頭角抗戰紀念館開始,終點是九擔租村。文物徑串連許多與抗戰相關的歷史遺址,見證日據期間港九大隊與香港民眾奮起抗日、保家衛國的英勇事跡。

除了具歷史價值的遺址外,文物徑四周亦毗鄰各種自然資源,諸如淡水沼澤、溪流、紅樹林等,可以一邊欣賞自然風光,一邊懷想英烈事跡。

沙頭角抗戰紀念館位於沙頭角石涌凹,前身為羅家大屋。抗日戰爭爆發後,羅氏族人放棄舒適生活,走上抗戰道路,「羅家有十一人參加港九大隊,人稱『香港抗日一家人』。」劉蜀永說。當時,它是港九大隊的活動基地及交通站,如今經羅氏族人同意,愛國團體將大屋改建為「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於2022年9月啟用。

離開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前行,就可以過到位於新界東北部的鹿頸村,這片面朝沙頭角海的村落,充滿濃郁田園風光,目之所及是水的清澈、安靜的沙灘、美好的日光……時間倒回上世紀40年代中,鹿頸村是新界首個抗日民主鄉政權的成立地,目的是為了能夠堅持長期抗戰。

瞻仰烏蛟騰英烈紀念碑

沙頭角抗戰文物徑的重要一站是烏蛟騰烈士陵園,據劉蜀永教授講述,日據期間,日本曾對烏蛟騰及鄰近的村莊發動十餘次「掃蕩」,不少村民為掩護港九大隊隊員的安全,遭受酷刑也不供出隊員,不交出武器,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烏蛟騰村英勇犧牲的抗戰烈士有村長李世藩、李憲新,村民李天生、李官盛、王志英等人。

為紀念這些犧牲的英烈,烏蛟騰村村民於1951年10月自資建造一座烈士紀念碑──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每年農曆八月十六日舉行謁碑儀式。英烈長眠,今人憑弔。

在群山環抱,叢林密布的烏蛟騰烈士紀念園內靜靜矗立的是2010年重修落成的抗日英烈紀念碑,紀念碑基座刻有「浩然正氣」四個大字,珍藏在此的是有關抗戰時期,港九大隊和民眾一起不畏犧牲的英勇精神和紅色歷史記憶。

距離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10來分鐘巴士車程,是烏蛟騰村。劉蜀永及其團隊找到這條村年逾90歲的老人王天球,是當年的兒童團團員。

在王天球的幫助下,找到了烏蛟騰村游擊隊駐地舊址──所民居。老人家說:「這個地方曾經住過港九大隊隊員蔡松英等,是交通站。附近還有交通站。蔡松英教我們唱抗戰歌曲。」

回望來路,香港這座國際化大都會,留下不少抗戰遺跡,劉蜀永希望這些遺跡和建築都能被妥善保存,定下歷史評級,好好利用開發,列入不同的抗戰文物徑,令更多人在行山的時候,也能追尋抗戰前輩在香港留下的戰鬥遺跡。\部分圖片由劉蜀永提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