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有同仁堂,杭州有胡慶餘堂,廣州有陳李濟,武漢也有一家百年老店叫葉開泰,它們合稱為「中國四大藥號」。葉開泰自製的參桂鹿茸丸、八寶光明散、虎骨追風酒等藥曾名聞遐邇,遠銷港澳及海外。近日參訪發現,我們常說的「要面子」和「給面子」,竟是源於這家老字號藥企。
葉開泰開設於一六三七年,創始人葉文機在漢口漢正街開設「葉開泰號」,寓意「葉氏懸壺開號,唯求國泰民安」,並以「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並蓄兼收益人長壽,遵古酌今損己無欺」作為守業理念,看病製藥。
所謂「藥材好,藥才好」,葉開泰對採購很慎重,各種成藥均選用上等原料,不論價格貴賤,一律要經過嚴格挑選,如製八寶光明散的麝香必購杜盛興的,冰片必購百草堂的,十全大補丸的黃芪要用正小皮,驢皮要選用純黑驢皮等。進貨環節佔據重要地位,採購職責直接由管事經理擔負。
清末時,漢口成為全國最大的藥材集中市場。過去,藥材質量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層的叫「面子」,下層叫「底子」。每次藥材交易開市,一般不開秤,要把葉開泰的管事請來宣布後才開市。在選購藥材時,葉開泰不惜花高價只要「面子」,以保證藥品的質量。
葉開泰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的講解員介紹,以前對無錢醫治的窮人,葉開泰不僅免費醫治還給飯吃,暑熱天氣,解暑茶水擺在門口供路人免費飲用。據說武漢第一輛消防車也是由葉開泰捐贈,並曾捐建漢陽攔江堤。參觀後我的感想是,藥號經營以善為本,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這也是葉開泰「要面子」而藥材行給「面子」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