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敦煌寫經」作品在港展出

  上圖:林濤臨摹中國書店藏「敦煌寫經」作品《成寶論第十一卷殘片》。\受訪者供圖;下圖:「敦煌寫經的傳承與啟新||林濤書法藝術作品展」展覽現場。

「敦煌寫經的傳承與啟新──林濤書法藝術作品展」,昨日在銅鑼灣金朝陽中心開幕。展覽展出書法家林濤的80餘幅作品,凝聚他在書寫敦煌經書時的個人心得,以及其對書法藝術的見解,書體主要以行楷為主,體現創新求變與揮灑自如的書寫姿態。展期至明日。\大公報記者 劉 毅(文、圖)

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寫經,歷史從4世紀到11世紀,橫跨700年之久,以佛經為主。在中國書法史上,敦煌寫經書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地域風格,「『敦煌寫經』讓我了解到魏晉南北朝至北宋時期的書法墨跡,從而能在書寫的過程中,感受到當時的中國書法發展歷程。」林濤闡釋他書寫「敦煌寫經」的初衷。

林濤書寫書法的時間已有50年之久,小學時期就開始學習書法,2000年他毅然棄醫從藝,專心從事書法創作、教育、組織工作,長期以來傳承啟新,歷時8年,共臨摹海內外各國珍藏敦煌寫經(遺書)百餘卷,在「江左風流」的基礎上,融合敦煌寫經諸多藝術元素,創作出百餘幅主旨鮮明、形式多樣的書法作品。

是次書法展以「敦煌寫經」為主題,分為「朝聖敦煌」和「傳承啟新」兩個板塊,涵蓋林濤的敦煌寫經作品、佛教經書作品和他自己書寫創作的作品。現場展出林濤臨摹中國書店藏「敦煌寫經」作品《成寶論第十一卷殘片》,以及《成唯識論卷第七》等,此外更有臨摹海外等地收藏的經書等,「我在書寫時力求體會古人在敦煌寫經時的心境,從中體會書法的流變,而這種經驗也在我的書法創作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林濤表示,他在臨摹「敦煌寫經」時,感受到的是魏晉隋唐不同時期的書法藝術脈絡和書寫心境,繼而從「二王」書法體系根基上,融合魏晉、唐人寫經的諸多筆法、結字等藝術元素進行書法創作。目之所見的書法作品,林濤在「敦煌寫經」時的一絲不苟,一筆一畫可見風骨。

展廳中庭擺放的是長達26米,共5000多字的行書作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在書寫佛經時,也會吸收敦煌寫經元素,繼而追求禪的意境。」林濤說。

除卻經書作品之外,展覽更展出林濤創作的中堂、對聯、斗方、小品等,作品整體風貌典雅清麗,在古詩句中,彰顯個人的書法風格。

這次的書法展,是林濤首次來到香港,「香港是一座中外文化交匯的城市,如同一扇連接世界的窗口,在這裏舉辦展覽,有助向全世界推廣甘肅的敦煌書法,十分有意義。」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