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優化招標安排

屬於私人參建資助房屋計劃首個項目的柴灣「樂建居」,因為沒有發展商參與投標,而唯一收到的標書出價低於底價,最終以流標收場。市場一般認為,利率高企,是發展商不敢出價的最主要原因。

為協助市民置業,政府近年提供更多資助房屋,並豐富置業階梯。去年6月,重新推出私人參建資助房屋計劃,初步計劃推出三幅土地招標,位於柴灣祥民道的地皮成為首個招標項目。有關用地位於市區,又鄰近地鐵站,對發展商有吸引力。政府在制定招標框架時,加入了更多的誘因,包括在計算有關用地的底價時考慮賣樓折扣率。消息指出,多家發展商摩拳擦掌,為參與投標做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預期中的美國減息遲遲沒有發生。在利率高企之下,銀行願意借貸給發展商的利率高達6厘,這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加上建樓周期長,6至7年後才能出售單位,現時的樓市低迷,讓發展商認為現時投地風險較高,因此打退堂鼓。

事實上,雖然在撤辣效應帶動下,二手樓第二季成交量超過13000宗,按季顯著增長74%,但樓價並未跟隨成交量上升,呈現「量升價跌」現象。地產中介的統計顯示,在成交最活躍的十個區中,呎價按季「三升七跌」,當中康城的平均實用呎價跌幅最大,達6.9%,屯門市中心及元朗市中心的呎價跌幅亦超過4%。

至於一手樓銷情不錯,是依靠銷售策略推動。發展商急於套現,反映其對後市評估不樂觀。近日有市場調查指出,逾6成受訪市民相信未來一年樓價向下發展,認為會上升的只有一成。調查同時指出,若美國下半年開始減息,有助提振市場信心。

說到底,無論是發展商投地還是市民置業,對後市走向的判斷以及資金成本乃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聯繫匯率之下,香港在利率調整方面可做的事有限,只能靜待市場變化。同時政府要因應市場實際情況,適時優化未來的招標安排。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