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是一組以進行性視網膜感光細胞及色素上皮功能喪失為共同表現的遺傳性眼病。典型症狀為:夜盲,伴有進行性視野缺損,眼底色素沉着和視網膜電流圖顯著異常或無波形為其臨床特徵。
此病的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較公認的因素有: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及代謝異常。
西醫對此病尚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有試用血管擴張劑、維生素A、E及B、組織療法,眼外肌肌束脈絡膜上腔內移植術等,但效果均不理想。 一般採取綜合治療措施,以避免視力的迅速惡化。
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在中醫眼科學中屬於「高風內障」、「雀目」、「雞盲」、「陰風障」等。其病機為陰陽失調,陽衰不能陰而日暮陽氣衰微,陰氣漸盛,出現視物不清,陰陽不濟,陽氣不能為用,陰盛蔽陽而視物昏蒙,視不見物。中醫學認為此病以虛證為主,虛者主要責之於肝、脾、腎三臟,在臨床上多見虛中挾瘀,這可能是由於患者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後天營養失調,而發病年齡又較早,絕大多數為慢性進行性加重,病程冗長,久病生瘀,脈絡阻滯所致。早期以虛證為主,至晚期多虛實並見。
中醫在臨床實踐中據此制定補元陽,益精血,健脾胃,和血絡為基本治則。以黃芪、枸杞子、當歸、生熟地、山藥、丹參、山萸肉、菟絲子、茺蔚子、夜明砂桃仁、紅花為基本方,腎陽不足者加肉桂、制附子、杜仲、鹿角膠;腎陰不足者加女貞子、桑椹、楮實子;脾氣虛者加黨參、白朮、茯苓;血瘀明顯者加赤芍、川芎、牛膝、澤蘭。另外配合針刺睛明、球後、承泣、太陽、風池、合谷、肝俞、脾俞、腎俞、足三里、三陰交、胃俞、太沖、光明等穴位。每次局部取3至4穴,遠端配2至3穴,以補法為主,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眶外穴位可留針15分鐘,眶內穴位容易出血,應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