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秦人喜歡用石頭雕刻炕獅,大小如茶壺。有人得子,必請匠人來家裏雕刻炕獅,一子一獅。四歲前,紅繩一頭拴炕獅,另一頭繫孩童身上。炕獅是孩子的魂,任他在炕上翻滾,有炕獅拖着,掉不下去,長大後邪鬼不侵,刀槍不入,能踢能咬,敢作敢為。據說陝北人承蒙石獅子守護,體格分外強悍。
器物不獨有形,更有氣,形入眼,氣也由口耳鼻眼入內,進入身體。有人感慨自己體弱多病,打不過人,挨不起打,口渾,與人說辭,一急就前言不搭後語。為此專門收藏了上千個石獅子以壯膽魄,誇耀麾下有支獅子軍。想像那些老舊的獅子,散兵游勇一般遊蕩在陝北,經人收編,大小形狀組隊,列成方陣,也是大威風事。於是人想像自己指揮獅軍東征北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學秦始皇騎虎遊八極,所向披靡,一吐惡氣……再不生病了拿淚水喝藥。樓再高不妨礙雲向西飛,端一盤水就可收月。哪兒都敢去了,也敢對一些人一些事說不。周圍人問:「你說話這麼口重?」他回:「手癢得很,還想打人哩!」人都不明白,原來人家有了獅軍,手雖無縛雞之力,胸中卻有了翻江倒海的念想。
收藏獅子軍的氣魄我沒有,也不敢想,但心切切想在家裏養一頭猛獸。請朋友畫了幾隻虎,收藏起來,秘不示人,希望虎氣上身。應劭《風俗通》有論,老虎是至陽之物,為百獸之長也,執掌搏殺,平息爭端,更能噬食鬼魅。
經年戀古,古董舊稱「骨董」,有人懷疑骨董二字不過是方言,初無定字……不明白古董字意。董其昌《骨董十三說》一錘定音,說所謂「骨」,存過去之精華,如肉腐爛而骨頭猶在;所謂「董」,明白通曉的意思。不少後人從此說,鄧之誠著《骨董瑣記》,考釋文物,鈎稽史料,羅列掌故,筆端飄逸出幾縷明清舊士老翰林的意蘊,風味大好,天下一等閒書,字裏卻分明有風俗圖、博古圖,更有人心語世道世情。書前有詩道得更好,頗可低回──過眼煙雲歷劫多,洞天清秘幾摩挲;堂堂白日甘頹廢,奈此飢蟲跋扈何。
都說古董是身外之物,過眼煙雲。身內之外,又豈能金石永年?更是過眼煙雲。世上常見成百上千乃至上萬年的身外之物,卻看不到多少百年肉身。
古董好,近來獨愛老古董。俗語說過,窮雖窮,還有三擔銅。實在是,窮雖窮,還有老古董。外祖母家舊年衣食豐厚,後來沒落了,晚年我見她屋子裏還有不少明清瓷器,補貼了不少家用。
學問三境界,古董五重天:真假難辨,亦真亦假。滿眼皆假,驚弓之鳥。去偽存真,所見即得。心生歡喜,玩物自娛。放下自在,與古為徒。
我戀古境,不戀古鏡。不喜歡古鏡,卻喜歡唐傳奇《古鏡記》,慕其跌宕起伏。不時拿來展讀,拍案驚奇。戀古比戀新好。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到底執念。古人從未離開,他們活在文字裏,或竹簡,或木牘,或紙頁,或碑帖,或金石,金石永年,精神矍鑠。
讀書寫作,古今相會,先秦諸子,竹林七賢,初唐四傑,三曹三蘇,公安竟陵……讀書快意事,有人得學問,有人得文采,有人得趣味,倘或不得快意,大抵會隔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