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第26段就論述到「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誠然,吸引外資一定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策略之一。近年中國吸引外資的情況如何?我們必須有正確的認識,實事求是,才能制訂有效的策略和管理體制。
踏入21世紀至今,全球經濟格局已發生重大變化。今日最大的十個發展中經濟體,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只佔全球生產總值約12%,但在30多年後的今天,已佔約三分之一。傳統的發達國家,其在國際事務的壟斷性話語權正慢慢下降,全球正向着多元、更平等多維度發展。
國際資本的跨境投資,是透過多形式和渠道進行的,包括股票和債券、收購合併、銀行貸款、海外企業直接投資等。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後者最為重要,因可為本國帶來新的資金、技術、人才、就業、管理、市場等,這是每一個發展中國家努力爭取的合作對象。
事實上,全球跨境資本流動方面,自2008年金融風暴後,至今仍未全面恢復;而在外資企業直接對華投資方面,則自特朗普向中國發動貿易戰後,對華投資風險因而上升,跌勢就更明顯。根據一份由國際貨幣基金會在2023年完成的報告,指出全球跨境企業直接投資在2000年代佔全球生產總值的3.3%,下降至2018年至2022年間的1.3%。
助力國家發展高端服務業
在海外直接投資方面,西方國家「政治立場先行」已是清楚的事實。美國及其盟友已捆綁在一起,資金只在它們間流動。該報告再指出在戰略性產業方面,到中國的直接投資下跌超過50%;到歐洲及亞洲的投資一樣跌,但跌幅少得多。特別在晶片方面,到中國的直接投資也明顯下跌,但到美洲和亞洲其他地方,則大幅上升。
根據國家商務部在2023年公布有關外商直接投資的報告,2022年在中國新成立的海外企業約三萬九千家,數量比2021年下降19.2%;其落實投資金額達1891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4.5%。這相對2019年總投資金額,上升34%。這項統計數字只包括了當年在中國新成立外資企業的直接投資,那些已在中國經營的外資企業,當年如果增加或撤減投資,並沒有包括在內。
這些投資數字雖然略有上升,但有兩點是必須關注的。首先,數字顯示歐美國家到中國的直接投資比例已大幅下降。例如,美國在2019年到中國的直接投資,佔其全球的海外直接總投資是13.3%,至2022年只佔0.1%;英國亦由7.7%,下降一樣至0.1%;韓國亦由15.6%,下降至9.5%。再者,內地現在更依賴香港作為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地,佔總額72.6%。香港的貢獻越重要,當然可喜可賀;但過度集中,未必一定是好事。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方針之下,提高新質生產力是必然的發展方向;我們需關注進入中國外資企業的高技術內涵。根據商務部的報告,在2022年,外資新企業投資在高技術產業金額的比例為36.1%,比2019年上升8.3個百分點;增幅全部來自高技術服務業,高技術製造業則維持在約9.5%(見表)。
高端服務業是國家發展的大方向,這正是香港的強項。香港的高端服務業,包括金融、專業服務、基建營運、教育、醫療、環保、物流等,到內地投資是非常龐大和多元的。特別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方面,例如在蛇口和鹽田的貨櫃碼頭、大亞灣核電廠、東莞的「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香港機場與珠海機場的合作、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廣州的各國際金融機構後勤服務中心等,這都是香港企業和機構多年在內地投資及經營的成果。香港成熟的市場經濟可以承托整個大灣區的發展,以及加強對國家持續改革開放和發展的貢獻。
發揮聯通內外重要作用
國際投資資金的流動,近年已發生巨大變化。香港作為內地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地,資金無論來自本地的香港企業,或是香港作為不同來源海外資金的中間聯繫人,甚至擔當內地企業資金的旋轉門,其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情況甚為複雜,有關部門或需詳細分析這些不同背景,來自香港的直接投資:一方面可以更清楚評估它們對國家發展的貢獻;另一方面,當執行三中全會《決定》「深化外資管理機制改革」時,能有更好的基礎作依據。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所榮譽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