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可疑賬戶警示升級 擴至網銀及櫃員機

  圖:金管局聯同警務處及銀行公會宣布,可疑賬戶警示機制擴至網上銀行及櫃位轉賬。\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報訊】為加強打擊詐騙活動,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由8月4日(星期日)起,現行「可疑賬號警示」的覆蓋範圍,將由「轉數快」(FPS)系統擴大至網上銀行及櫃位轉賬。預期措施落實後,可疑賬號警示的覆蓋率將由現時35%大幅提升至84%。

「可疑賬號警示」安排是由金管局聯同香港警務處及香港銀行公會於去年11月推出,初期涵蓋使用轉數快識別代號(包括手機號碼、電郵地址和轉數快識別碼)敘造的資金轉賬;當發現收款人的資料與警方「防騙視伏器」內被標記為「高危有伏」的資料脗合時,系統會於確認交易前向用戶發出防騙警示訊息。

高危警示 每30秒發出一個

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警司林焯豪表示,自去年11月推出以來,系統至今(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發出逾65萬個「高危警示」訊息,即大約每30秒便發出一個。

由8月4日開始,32間銀行和10間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將會擴展「可疑賬號警示」的適用範圍,由FPS伸延至個人客戶在銀行櫃位或以戶口號碼敘造的行內或跨行即時轉賬。

根據金管局向主要零售銀行了解,以轉數快識別代號的轉賬大約佔本地個人客戶即時轉賬總交易量的35%,透過戶口號碼敘造的網上轉賬佔約39%,分行轉賬則佔10%左右。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監理)朱立翹表示,推出可疑賬戶警示的第二階段安排後,覆蓋率將由35%大幅提升至84%。

朱立翹續說,第三階段安排預計將於年底推出,屆時警示訊息的覆蓋範圍將進一步擴大至自動櫃員機(ATM)。她說由於ATM涉及跨境聯網,系統需要升級,目前已在測試中,進程順利。

在今年首六個月,金管局合共收到350宗與詐騙相關的銀行投訴,比去年同期的637宗明顯下降約45%。

朱立翹表示,在上述投訴個案中,雖然非授權交易(包括未經授權信用卡交易)類別按年大幅減少65%,惟授權支付詐騙(包括投資騙案、網上情緣及新型騙案)類別則上升16%,反映數碼詐騙風險持續,未可鬆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