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故事/魯班廟珍罕屋脊 打卡新熱點

  圖:魯班先師廟屋脊上的大型陶塑文物展覽在九龍公園開幕,吸引大量遊客「打卡」。\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位於西環青蓮臺的魯班先師廟,至今已有140年歷史,已獲古物諮詢委員會建議列為法定古蹟。廟宇是兩進一院式的建築物,兩個屋脊正背兩面以大量精美陶塑裝飾,是著名的佛山「石灣花脊」,取材自《封神榜》故事的不同場景,花脊的規模罕見。經過上百年的日曬雨淋,兩個屋脊出現逾1000處破損,今年初被送至位於中山小欖的龍窰工廠,由陶塑瓦脊技藝傳承人逐一修復,近日送回香港,在九龍公園公開展出,成為「打卡」新熱點。

負責修復的技藝傳承人何湛泉昨日在展覽開幕禮表示,修復時最困難的是做到「與祖先對話」,以舊復舊恢復原貌,很高興今次能讓香港市民近距離欣賞,他形容今次是兩地傳統技藝文化的成功合作,很有意義。\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魯班先師廟於1884年(清光緒十年)建成,是全港唯一供奉中國土木工匠祖師魯班的廟宇,1928年因破損,原址重建,廟宇蘊含嶺南傳統建築特色,兩進屋脊正背兩面飾有大量手工精巧的石灣陶塑,但經歷百年風雨,兩個屋脊破損,有1000多處需要修復。香港魯班廣悅堂趁魯班先師廟建成140周年之際,今年2月底將整條屋脊分塊逐一分拆下來,運往中山修復。而廟宇的修復工程獲得特區政府發展局歷史建築維修計劃資助。

運往中山 古法修復

負責修復的是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建築陶塑瓦脊製作技藝傳承人何湛泉,他說當日實地考察魯班廟的陶脊現況,決定必須沿用古法修復瓦脊,以清代石灣的傳統陶器製作工藝,根據收縮比例,遵循古配方煉製原泥和植物釉,並用木柴龍窰燒製用於修復瓦脊的脊飾。

由於香港現時已無木柴龍窰運作,因此需將屋脊拆下,運往中山小欖的木柴龍窰工場修復。何湛泉形容,修復過程就是「與祖先對話」,「最困難的是要以舊復舊,根據瓦脊尚存完好圖案,再構思缺失部分的原貌,包括人物公仔缺失的手臂,甚至一整塊都需要重新製作。」

文學名著情節再現

經過五個月的努力,整條屋脊在上月底運送回港,現時擺放在九龍公園的香港文物探知館內,公開展出一個多月後,再運回魯班先師廟安裝回原位。何湛泉說,該文物的修復很考驗工匠鑽研精神,這是最好的工藝傳承,「最重要的是今次能讓香港市民近距離觀察這項技藝,相信此次是兩地傳統技藝文化的成功對接,意義很大。」在展覽開幕禮上,屋脊上精妙的人物公仔造型與色澤,令不少參觀者讚嘆,紛紛拿出手機拍攝細節,有參觀者感嘆,原來平時很少留意的廟宇屋脊工藝大有來頭。

屋脊陶塑有各式各樣的人物公仔,造型豐富,以戲曲特色演繹中國著名神話故事《封神榜》故事場景,凸顯邪不能勝正的意涵。第二進的正脊前面,講述《封神榜》的壓軸場面,展現周武王率眾攻入朝歌,正脊背面則是《封神榜》故事開端,第二進正脊前後面的陶塑,把《封神榜》故事的起始和結局同時呈現,反映廟宇第二進為神明所處的重點,陶塑構圖雖然複雜,但在細小空間中仍布局流暢,錯落有致。

古物古蹟辦事處總文物主任蕭麗娟表示,香港很少有保存如此完好陶塑屋脊,此次更是整條屋脊向公眾展出,大家以前只能抬頭遠觀屋脊,可能無法注意到上面陶塑的精美,現在能讓大家近距離觀察,希望讓更多公眾認識中國傳統工藝。

魯班先師是建造業和三行工人的守護神。魯班原名公孫班,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即今山東省),建築技藝高超,並發明了許多工具,訂定不少建造法則,因此被尊稱為魯班先師,死後成為建造業的行業神。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