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本港今年七月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增長13.1%,進口增長9.9%,更創下今年一月後最大增幅,這也是連續五個月上升。首七個月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按年上升12.4%,商品進口貨值上升8.0%。香港貿易表現強勁,令人鼓舞,未來要緊緊抓住內地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契機,銳意改革,積極有為,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的地位。
今年首七個月與去年同期比較,香港大部分貨品的整體出口值錄得增長,其中以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品、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的出口增幅最大。就出口市場看,對內地、美國及歐盟的出口繼續明顯擴張,輸往其他地方的貨品則表現參差。政府發言人表示,展望未來,儘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摩擦會帶來風險,但只要外部需求維持穩定,香港出口的正面表現可望持續。
香港未來貿易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而機遇大於挑戰。機遇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內地佔香港出口比重達六成以上,對香港貿易整體表現舉足輕重。內地經濟今年可望保持百分之五的增長,對進口的需求保持平穩,這是香港貿易維持正面表現的底氣所在。特別是,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一系列部署,進一步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發展新質生產力,並明確支持香港鞏固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香港內通外聯的獨特優勢將因此得到進一步凸顯。為配合國家發展戰略,香港致力打造成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吸引更多內地企業在港設立離岸貿易總部,協助企業升級供應鏈及拓展海外業務。去年至今,投資推廣署已成功協助700間企業落戶香港及拓展業務,這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並推動經濟和貿易增長。
另一方面,美國聯儲局釋放信息稱,最快下個月開始減息。專家估計今年內美國將減息三次,幅度可達到一厘。在美國減息之下,亞洲大部分央行亦將進入減息周期,這將驅動寰球及區內經濟發展,帶動貨品需求上升,香港將因此受益。
特區政府致力拓展新市場,對貿易有正面促進作用。特首李家超早前分別訪問東南亞和中東,與多個國家簽署合作備忘錄。香港亦全力爭取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深化與區內經濟體的合作,這會為香港貿易帶來新動力。
前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港宣講三中全會精神時透露,美國此前要求香港出口到美國的貨物必須註明來源地是中國,而不能標註「香港製造」,在中央支持下,特區政府向WTO申訴,獲得WTO支持。香港做的主要是轉口貿易,「香港製造」並出口到美國的貨值只佔香港整體出口的0.1%,美國的做法對香港經濟影響其實非常有限,但會引起生產商不必要的憂慮,亦會令顧客感到困擾。WTO的裁定,維護了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的地位,彰顯了中央堅定的支持,以及香港「一國兩制」繼續得到國際社會公認,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搞出的「香港製造」風波是國際地緣政治干擾正常經貿活動的典型例子。全球供應鏈重組,貿易摩擦不斷,適逢美國今年大選,大選結果或會影響對華政策,從而影響匯率和出口表現,香港貿易面對風險是顯而易見的。但從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戰多年,至今仍然未能如願與中國「脫鈎」,而香港今年前七個月對美出口亦錄得升幅觀之,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只要特區政府保持定力,積極識變、應變、求變,仍然可以化危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