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知見錄/寫給自己的使用說明書\胡一峰

法國哲學家拉·梅特里寫過一本《人是機器》。人是不是機器?是不易斷言的哲學問題。不過,人確實和機器一樣,需要一份使用說明書。而這份說明書的作者,又只能是每個人自己。

拿着電冰箱的說明書,永遠無法弄明白電烤箱怎麼使用。同樣,拿着別人的說明書,也過不明白自己的人生。網上的成功學導師能舉出無數案例,似乎通向羅馬的千萬條大道都已鋪在你眼前。實際上,踏在你腳下的路永遠只有一條。沒有哪一種成功能夠簡單複製,「向他學」並不等於「照着做」。成功者的激勵作用遠大於仿效價值。

且不說成功這麼高大上的詞彙,就說說生活中的小確幸,也沒法對着別人的說明書照貓畫虎。有人在一杯苦咖啡裏嘗到了休憩的甜蜜,有人卻在精美的甜點裏看到了高血糖的痛苦。有人在白加黑的忙碌裏感受生命的充實,有人卻在蝸居高卧的懶散中徜徉人生的灑脫。別人朋友圈裏的歲月靜好,複刻到你的生活,或許就成了一地雞毛。

自己這份說明書,只能自己動筆寫。不僅如此,還得常修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這是孔夫子寫下的人生數列,每十年進一次階,每次進階,都需要修訂乃至於重寫自己的說明書。舊船票難以登上新旅程,昨日之我的說明書也難以說明今日之我的使用法。孔子又說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不是說到了七十,說明書便棄之不用,而是使用方法已內化於心,就像老宅子的舊門鎖,鑰匙從哪個角度稍歪一點開得才順溜,只有主人心如明鏡。

《道德經》說「自知者明」,古希臘阿波羅神廟的銘文「認識你自己」。給自己寫一份使用說明書,正合中西古哲之通義,好似照一照鏡子,又像做一次體檢,只是比鏡子和體檢報告還要清晰。這份說明書是最機密的文件,閱知範圍甚至小到只有你自己。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