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意麵,想到的多半是單一蠶食,可意大利人眼中的它,絕對堪比江河湖海、浩瀚宇宙,是整個包羅萬象的品類,也是民族的生存之源。在他們的飲食結構中,意麵有着壓倒性的統治地位,也在千百年來的文化史上,貢獻了不少參與感。
意麵的傳說車載斗量,有些甚至變成「野史」的一部分,宛如萬花筒的入口,成為外面的人津津樂道這國家的一個談資。在我去意大利旅行前,朋友就講過意大利人在二戰時因為忙於煮麵,被敵軍攻下全軍覆沒的故事。這則聽起來就很有杜撰嫌疑,但另外一個可能確有其事:墨索里尼獨裁統治時期的一塊心病,就是意麵,並把人們的不進取、戰鬥力弱全歸因與它。雖然後來,轟轟烈烈的廢除意麵行動以失敗告終,但一份「人畜無害」的主食,得以背上這麼「一口大鍋」,想來也不是泛泛之輩。
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意麵的出現才帶動了餐叉的誕生。當人們發現用手吃飯的習慣在多汁細滑的意麵這裏不管用時,就要開動腦筋請工具出場了。餐叉被認為是西方飲食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這樣看來,意麵功不可沒。說到醬汁,很多人非常不解,為什麼在意大利外一個Spaghetti就能暢通無阻,但這邏輯到當地卻失效了呢?據說意大利的意麵超過了五百種。有些很冷門、極具地域特色的麵,就連外地人都一頭霧水。總的來說用什麼麵,取決於選哪種汁、什麼食材:寬厚的搭配濃郁肉醬,細長的適配海鮮、輕量級,有些為了更好吸收味道,有些經得起長時間燉煮浸潤,求的是一個完美平衡。另外,正宗意麵口感偏硬,就好像剛剛才斷生,吃第一口可能會非常不習慣,可一旦接受這種設定,再回到自己的國家,大概就要正式跟「非傳統」意麵,含淚作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