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75載光輝歷程,鑄就強國建設的根基。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2年,國內生產總值僅為300億美元。到2023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7.8萬億美元,是1952年的593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總量更是高速發展。1979年至2023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8.9%,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0%的平均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24.8%,居世界第1位。此外,中國也連續多年穩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地位,不僅為全球貿易平衡作出了巨大貢獻,也成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主要力量。
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機制以及RCEP等,中國讓全球南方國家共享中國發展紅利。當今世界,中國不僅和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互為重要貿易夥伴,也和東盟、拉美,以及其他南方國家也互為重要貿易夥伴。過去十年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是七國集團的總和。
中國硬實力軟實力不斷躍升
中國對全球經濟貢獻率遠超西方發達國家,是中國綜合實力使然,也是大國責任擔當。有趣的是,西方對華態度也從側面說明西方現代化趨向守舊保守,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朝氣蓬勃。眾所周知,美國對華「脫鈎斷鏈」,歐洲首倡對華「去風險」,而中國則在開放共贏中和全球南方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兩相對比,中國式現代化比西方現代化更具優越性。
除了硬實力,中國也彰顯出越來越強的軟實力。新質生產力需要強大的科技實力支撐,新質生產力又為新質文化和新質消費注入新活力。因此,科技實力才是國家軟硬實力的根本。
中國科技更是讓世界嘆服: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飛,在全球商飛市場激起漣漪;北斗導航再添兩顆衛星,導航更精指路更準;「嫦六」奔月全球首次月背取壤。此外,「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祝融」探火,中國航天技術不僅全球在線,也為升級賦能打下基礎。
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在美西方關稅壁壘圍堵下依然產銷兩旺。從全球科技革命和技術產業發展的軌跡看,科技發展大勢不可阻遏,產業技術革新難以打壓。中國新質生產力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同頻,和新興產業發展共振,破阻突圍自是應有之義。
中國是數字經濟大國,人工智能時代催生出新興文化產業。8月20日正式上線的中國首款3A級遊戲《黑神話:悟空》在全世界掀起熱潮。這股「悟空熱」不是單純的遊戲流量釋放,而是網絡科技加中國文化元素的軟實力展現,是商業與技術,文化與科技,契合人工智能時代的全球化消費競品。這款3A遊戲的流行,也成為中國大眾創意文化產品深耕世界的代表,是中國軟實力遠播全球的象徵。
中國式現代化為南方國家提供了新型現代化經驗,也穩固了中國強國根基,提升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相比西方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沒有殖民掠奪,更無意識形態偏見,也不會將政治制度強加於人,更不會以政治優越和文明倨傲的方式對他國內政說三道四、橫加干涉。中國式現代化借鑒了西方現代化合理內容,摒棄了西方強權糟粕,通過雙向、多邊和互聯互通的多贏方式,實現貿易互利、消除貧困、共同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步履更穩健
從中東到非洲再到拉美,美國強推的西方現代化都出現嚴重水土不服,要麼是種族宗教衝突不斷,要麼是頻發政變導致人民貧困,要麼是走不出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給非洲帶來新活力,也給中東石油國家提供了產業多元化發展經驗,拉美國家也從中國式現代化獲取發展紅利。
中國和全球南方國家一起發展、共同奔赴,形成全面多贏的良好格局。南方國家在共享中國發展紅利的同時,南方國家也為中國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更重要的是,中國才能突破美西方各種遏制與掣肘,讓強國根基更穩固,中國式現代化更有內涵和活力。
中國式現代化包容開放,自信從容,也構成了中國的強國韌性。近年來,中國遭遇美西方在關稅、科技、意識形態等各方面的圍堵與施壓,面對艱難險阻,中國式現代化的步履更穩健,中國破堵突圍的手段更加長袖善舞,更凸顯了中國的強國自信。
75載光輝歷程,讓中國強國根基更穩固,讓中國式現代化圖景更美麗。
國際關係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