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組合拳」後,A股、港股、在美上市中概股皆大幅反彈。據S3 Partners報告,不少沽空中概股的投資者損失慘重,今年以來沽空中概股的約37億美元收益全數蒸發外,更面臨約32億美元(約250億港元)賬面虧損。
數據顯示,沽空中概股交易中蒙受最大損失的股份分別是阿里巴巴及京東,沽空蔚來、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及拼多多的投資者相信仍有盈利。不少機構投資者早前熱衷沽空中概股,上月美國銀行對全球基金經理進行的一項調查中,有19%受訪者表示,沽空中概股是最熱門的交易,僅次於買入美國七大科技股,故此中概股大幅反彈,令不少機構損失慘重。
不過,S3 Partners預測分析董事總經理Ihor Dusaniwsky表示,雖然中概股大幅反彈,但淡友仍然未見大舉「平倉」。證券業人士解釋,機構投資者沽空後,若賬面出現虧損,特別是市況急速上升的時間,一般不會立即平倉,因為平倉盤會令股價升得更高,這反而令虧損大增。最佳的處理方法是待股價回落後才分階段平倉,甚至在高位加碼沽空,以攤平入市成本,務求最終能讓損失減少。不過,若股價繼續急升,持有大量淡倉的機構也只能止蝕離場。
港股淡友收兵 沽空率僅7.5%
至於港股的淡友也早已收斂,根據華泰證券統計,上周恒生指數日均沽空比例回落至10.98%,9月30日進一步回落至7.46%,處於2010年以來4%分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