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井水集/賣地因時制宜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宣布第三季(10月至12月)賣地計劃,將以招標方式出售兩幅地,一幅是位於大圍的住宅用地,另一幅是位於洪水橋的工業用地,沒有商業用地出售。目前賣地規模及相關收入都落後於今年預期目標,但這是實事求是的做法。

在特區政府努力之下,現時香港不缺可供發展的土地,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但土地賣得如何視乎市場而定。過去一年來政府曾多次推地出售,可惜要麼乏人問津,要麼收到的標書低於底價,造成「流標」。現時整體樓市氛圍不佳,錄得虧本的成交時有所聞,發展商不急着入市,寧願再等一等。在這種情況下,特區政府採取審慎策略,少推土地測試「水溫」,可謂因時制宜。否則,若是無視現實推出大量土地卻造成「流標」,只會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

暫時不推商業用地也是合理安排。相比住宅單位仍是「剛需」,商業大樓明顯供過於求,現時空置率高達14%甚至更高,接近15年新高。有測量師行預測,到2027年空置率將達到17%。就市場情況來看,部分指標性商用樓的成交價較高峰期已是「攔腰砍」。當市場氛圍好轉、存量逐漸被消化,才是重推商業用地的合適時機。

香港經濟正處在轉型期,樓市受壓不足為奇,但長遠仍然看好,這從樓市跌而租金升的「倒掛」現象可見一斑。香港人口繼續增長,特別是絡繹來港的大批高端人才,其消費力也是高端的,一旦市場穩定下來,就會轉租為買。近日股市狂飆,將加快準買家的入市步伐。正如市場人士指出,樓市相對股市有三至六個月滯後期,投資者在股市賺到錢後就會尋求穩定投資目標,樓市將因此受惠。

其實不論金融市場表現如何,人總是要居住的,而且會不斷改善居住環境。對特區政府來說,不管賣地是否順利,平時都要做好拓土儲地的基本功,待大市轉向再推出,屆時更可以賣個好價錢,充實庫房。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