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交通四通八達,隨處可以購物。而疫情令消費模式改變,帶動本港的電商快速發展,不少實體零售店加入電商領域分一杯羹。疫情過後,香港的電商市場發展方興未艾。
政府統計處2022年資料顯示,曾在統計前的12個月內有網上購物、15歲以上人士約286.6萬人,佔人口比例,由2020年同類統計的43.1%上升至46.8%。另外,數據分析公司GlobalData預期,香港電商市場在2019年至2024年期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9.9%,單是2024年的市場規模便高達290億美元(約2262億港元)。
港大經管學院去年獲委託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最看重電商的五大因素,包括產品價格、總體賣家信譽、買家保障、折扣或促銷活動的吸引力,以及產品種類。
雖然香港的電商滲透率遠不及內地,但內地市場漸趨成熟,電商紅利漸見退卻,透過跨境「出海」吸納新用戶成為電商的重要戰略。除了東南亞市場,香港亦成為內地電商巨頭必爭之地。電商巨頭來港投資鋪設網點、物流基建等,在大時大節、促銷旺季等投入補貼,還要安排極致的退貨體驗等,可謂是由內地「卷」到香港。
隨着「雙11」促銷季節到來,電商巨頭相繼加大對香港的投入,推出各類形式的補貼、降低運費門檻等,看來香港市場將成為內地電商巨頭的另一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