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政報告提出解決劏房問題框架,以「簡樸房」逐步取締劣質劏房。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日接受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專訪時透露更多規管劏房細節,預告「簡樸房」最快2025年底起展開登記,政府有意簡化登記制度,業主只需登記姓名、地址、單位面積、屋內設施等基本資料,就能享寬限期,每次成功獲批認證有效期五年。
何永賢表示,政府認為有責任將劏房轉化成合規的新產品,讓租戶「住得有尊嚴」。政府會以風險為本、先易後難的方式處理違規個案,優先對環境差劣、劏房數量較多的大廈執法。\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王俊傑
何永賢表示,劏房予人負面的觀感,容易被人聯想成廁廚合一、「棺材房」的生活環境,政府認為有責任將劏房轉化成合規的新產品,讓租戶「住得有尊嚴」,所以取名「簡樸房」,有簡單、樸實的意思。她重申,社會對分間單位有一定需求,例如有些人與家人聯名持有物業,因關係轉差而被迫暫時租用物業,亦有人轉售居屋後,家庭經濟狀況轉差,不符合資格申請公共房屋等,政策原意是告別最劣質的劏房,只保留「簡樸房」在市場租用。
簡化制度 只需登記基本資料
政府建議「簡樸房」的標準包括必須有窗、有獨立廁所、面積不少於8平方米等。何永賢解釋,制訂最低標準時,是從顧及劏房業主和租戶權益的角度出發,取得平衡。「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自成立以來,會見不同持份者,當中專業學會提出面積不少於10平方米,政黨及劏房關注團體則建議7平方米,政府最終選擇8平方米,避免過多劏房不合規格,「如果貿然提升至10平方米,會有超過一半的劏房單位違規,造成市場恐慌。」
政府早前表示,「簡樸房」登記制最快於今年12月向立法會交代詳情,展開2個月諮詢期,預計明年年底完成立法;劏房登記期為12至18個月,其後會有為期1至2年的寬限期。
何永賢透露,政府有意簡化登記制度,如業主只需登記姓名、地址、單位面積、屋內設施等基本資料,就能享有寬限期,從而鼓勵更多業主盡快登記。寬限期內,業主可以透過測量師、建築師、工程師等合資格專業人士糾正及簽名核實,當局取得文件後,就會盡快審批,並會以抽查方式派人覆核,批出的認證期暫定五年有效。
要落實「簡樸房」登記制度,必須要有嚴格的執法行動。何永賢指,政府估計會有兩次重要的執法時間,分別是登記期和寬限期結束,前者預料最快2026年底或2027年頭,政府要針對拒絕接受登記、繼續私下經營劏房的業主;後者則大概在2028年,視乎寬限期的時間,當局會對未能妥善糾正的業主作出警告。
何永賢估計全港約10.7萬個劏房之中,有三分之一即約3萬間劏房,不符合現時「簡樸房」的標準要求。政府會以風險為本、先易後難的方式處理違規個案,尤其是會優先對環境差劣、劏房數量較多的大廈進行執法,相信屆時有足夠人手處理。至於會否延長寬限期,何認為,可研究按個案審批,例如考慮是否出現業主不能控制的因素等。
「簡樸房」租金按市場供需而定
業主日後出租違規劏房或會面臨最少兩年監禁,何永賢表示,政府考慮刑罰,是參考相近的條例,當中包括現行的《床位寓所條例》和《賓館條例》,最高刑罰為兩年至三年不等,當局考量最低刑罰為兩年或以上,是希望刑罰具阻嚇性,「條例詳情仍留待律政司官員處理,並且通過立法會仔細討論」。
對於有關注規管劏房或會推高租金,何永賢分析指,「簡樸房」的租金是按市場供需而定,按政府推算,未來有足夠土地和房屋供應滿足現有輪候公屋的需求,假設有四成劏房戶,即約4萬戶,需要繼續租住分間單位,撇開未合乎「簡樸房」規格的三成劏房單位,餘下七成即7萬個單位,有空間應付4萬戶的需求。她認為,租金大幅攀升的機會不大,甚至有機會出現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