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不等人,機遇不等人,發展不等人!當前香港迎來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如今正是香港各界積極作為、大有作為的時候。尤其重要的是,未來一段時期是香港轉型攻關、破局突圍的重要「窗口期」,也是謀取勝勢、走出新路的戰略機遇期。「坐而論道」凝聚共識、堅定方向固然十分重要,但「起而行之」將共識轉化為行動、將努力轉化為成績更為關鍵。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強化機遇意識、窗口意識、使命意識,齊心協力勇毅前行,以實際行動推動香港的由治及興。
集眾智凝眾力,明確目標識變求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香港社會都深陷嚴重的內耗,既有「泛政治化」的干擾和破壞,也有對發展方向的爭議和分歧,以至於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機遇,坐失一次又一次的時代「風口」。當香港還在討論是否發展創科、應否放寬土地政策、是否應放寬人才來港時,周邊地區早已明確方向先行一步,如今形成強大領先地位和集群效應,牢牢把握住了發展主動權。
一個沒有共識的社會是不可能有好的發展未來,一個缺乏方向的社會也不可能站在時代的前沿。所幸,在中央支持下,香港社會面貌一新,港人也深刻認識到必須牢牢把握發展這第一要務。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以來,敢於擔當、善作善成。新一份施政報告強調「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提出多項具有開創性、革新性的重大政策,有效凝聚了社會共識,各項發展的方向、推進改革的路徑、實現突破的範疇,都已經形成,如今香港的發展可以說是「萬事俱備,重在實施」。
抓機遇創新局,坐言起行敢闖敢幹。香港迎來的是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歷史機遇,同時也是寶貴的改革求變「窗口期」。「窗口期」往往風險與機遇相伴,牢牢抓住,可以轉化為推進發展的機遇期;把握不住,則可能積壓社會矛盾甚至形成發展隱患。可以說,不改革不行,改革慢了也不行,錯過了改革「窗口期」,以後再改成本會更大、代價會更高。
「看準了就抓緊幹」,既要逆勢而上,在短板領域加快突破;也要順勢而為,在優勢領域做大做強。特區政府堅定落實三中全會《決定》精神,積極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全力推進「三個中心、一個高地」,一系列政策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優勢,推進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展現了落實決心。
但也要看到,真正能做到「坐而起行」的並非全部。特區政府固然要展現出更大的決心、更大的魄力、更強的執行力,積極有效推進每一項政策,務實穩妥深化改革,牢牢把握關鍵機遇;社會各界尤其是工商界同樣要有使命意識和機遇意識,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展現出對香港發展的擔當、展現出創新求變的決心。全社會齊心協力,香港才能在較短時間裏躍上新台階。
這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是香港奮力超前開創新局面的大好時代。立足當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交相演進,為香港提供了再次崛起的重大機遇。香港人從不畏懼危機與變局,從不畏懼冒險與競爭,在機遇面前,不能作壁上觀而坐失良機,必須抓住這樣的時與勢,主動參與世界利益格局重構,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好發展的四對辯證關係,香港一定能在變局中育新機開新局,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大放異彩,在新階段關鍵期實現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