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發展初期,香港曾一度站在時代的風口上,但後來錯失發展創科良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國際製造工程師學會會士杜如虛說:「我是2001年離開美國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當時香港電子工業是當地的經濟支柱產業,佔了香港工業GDP的1/2。」杜如虛說,因為英特爾的前身仙童半導體曾在港設廠,當時在美國生產的晶圓運到香港進行封裝和測試,最終一部分芯片運回美國,剩下直接在亞洲銷售。在這波半導體產業轉移中,韓國培育了三星、海力士等半導體公司,中國台灣跑出了台積電。「早早起步的香港,為何沒有留下一家享譽全球的公司?」
「關鍵在於當時香港對高新科技產業重視程度不夠。」一名在廣東創業的香港科技創業者告訴大公報,以半導體行業為例,這是一個非常需要政府支持引領的產業。「那時候有個說法,用廣東話來說,就是『Low Tech就撈野』,即低技術、低科技含量的可撈很多錢;『High Tech就揩嘢』,就是高科技會賠本。香港過往側重發展金融業,創科政策缺乏前瞻性和戰略思維,錯失了科技產業的發展良機。
香港特區政府意識到自身不足,正奮起直追。今年,香港科技園公司與微電子企業傑平方半導體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在香港科學園設立全球第三代半導體研發中心,並投資建設香港首家碳化硅8吋先進垂直整合晶圓廠。隨着全球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成為核心驅動力。杜如虛指出,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正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杜如虛說:「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灣區城市,不能錯過這次難能可貴的歷史性機遇。」\大公報記者盧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