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當中強調了香港基層醫療發展和醫療體系改革的重要性,指出未來發展方向,提出深化醫療體系改革措施,特別是把醫療體系改革重點放在制度革新上,展現了特區政府以新的思維、更大作為解決醫療體系和公共衞生困境的思路和決心。
香港的醫療制度能夠使不同階層的市民在有需要時得到適切的治療,政府承擔97%市民看病時的醫療成本,醫療衞生開支佔政府經常開支19%。從長遠看,以政府補貼為主要資金來源的醫療融資令財政承受越來越大壓力。由於市民對公營醫療服務需求龐大,不少專科候診和手術的輪候時間甚至可以長達數年,診症時間亦因人手不足而少於醫管局所定的基準時間,凸顯醫療體系亟需改革才可持續發展。
增強基層醫療減輕公院壓力
歷屆特區政府都十分重視醫療體系存在的問題,制定出台相應舉措,如醫療融資改革措施等,積極推進醫療體系改革。在認真總結借鑒以往經驗做法基礎上,切實從香港現實醫療體系、基層醫療的實際出發。此次施政報告將改革重點由重視醫療融資轉向制度上的革新。通過改革醫管局、衞生署和基層醫療署的職能和分工,增強基層醫療在公共衞生中的作用,有助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整體質量和效率。
例如,香港患有慢性疾病人士的就醫和住院比率較高,加重公營醫療系統壓力。對此,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預防疾病,包括擴大「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服務範圍,在普通科門診加入慢性疾病篩查服務,透過讓基層醫療署設立質素保證及監察機制,加強市民對基層醫療的信心。持續推行「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把醫療健康架構的重點從治療轉向預防,令更多健康問題在基層醫療系統解決,從而減輕整體醫療成本和壓力。
合理提高收費減少濫用
施政報告提出提升公私營醫療服務,包括探討收費架構,通過合理提高公營醫療服務的收費,減少病人誤用或濫用公營醫療,亦將並不急需的病人分流至私營醫療服務,有助政府集中資源協助最有需要及危重病病人。對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提出關注,政府計劃於2025年就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立法諮詢業界意見,讓病人事先了解收費標準,有助增強市民使用私人醫療的研判和信心。
今次施政報告提出的醫療體系改革方向明確,措施具體,通過行政改革引導市民更多地使用私營醫療,同時讓基層醫療承擔更多責任,更好發揮公營醫療效能,凸顯特區政府醫療體系改革、基層醫療發展的施政重點。深信這些政策措施在社會各界通力協作下得以全面、扎實實施,更好滿足各界和市民的健康需求。
行政會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