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善冶若水/香港的非建築特色\胡恩威

香港很多建築有一個特色:建築物的室內空間平平無奇,是高度三米左右的盒子空間。商場、住宅的空間並沒有一種空間變化的戲劇感。

具戲劇感的「空間」多在建築物之外。例如灣仔駱克道、軒尼詩道,窄窄的一條街道,兩旁都是高層大樓,形成一種人工狹谷的感覺。再如觀塘繞道高速公路下有很多天橋底空間,形成一個高二十米的戲劇感空間。另外,大家到半山遊走,在干德道、羅便臣道行人電梯下的幾條行人道,走着走着,天橋在舊樓之間穿梭,有着一種非常特別的建築空間感覺。

這些建築空間不是特別設計出來,而是根據一些功能和需要。很多都是由天橋或者高樓建築物衍生出來的空間。在中環、灣仔的舊區,一些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的罅隙,可能連一個人也走不過去,但是它製造了一種奇特的空間感。所以在香港觀察建築,很多時候不是看建築物,而是看建築物與建築物本身、天橋與天橋之間產生的空間效果和感覺。

不像日本和歐洲的業主容許建築師發展自己的建築設計語言,香港建築師在這方面比較受限,因為政府的土地規劃政策和建築物條例,基本上把建築室內空間壓縮為一個不超過三米高的空間。一些設計,例如露台,在環保建築政策之下,「環保露台」總面積的一半可獲豁免計算入住宅項目的總樓面面積。這些露台必須符合一些設計上的條件:如必須有最少兩邊沒有圍封,在外沿須安裝半腰高的圍欄以作安全保護。露台成為了新建住宅的典型設計。

香港地產發展商考慮到興建效率,建築空間大多是一層一層蓋上去,鮮見「錯綜複雜」的構造。九龍城寨獨特之處,是它不受這些規範,建築物重重疊疊結合起來,由於興建時期不一樣,新新舊舊、重重疊疊,營造非常有趣的建築體驗。國際上不少建築師對九龍城寨產生好奇和興趣。

九龍城寨可說是一個非建築的重要案例,因為它幾乎沒有建築師,設計是隨意的重重疊疊,像一種即興式的建築,是一種創意。香港舊區也分布這種類型的建築物,十分有趣,值得研究。這基本上是一種根據功能需要而衍生出來的建築設計語言。

很多時候,城市景觀的特色在建築物之外,例如從前的霓虹招牌,錯落在城市街道之上,是一道奇景。可惜近年不少有特色的霓虹光管招牌消失在香港城市景觀裏,香港這個獨有的街道特色也有些褪色。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