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想要考證香港的歷史和方物,總會想到集作家、畫家、翻譯家及藏書家等多重身份於一身的香港文化學者葉靈鳳。他於1938年因戰亂由內地來到香港,從此在港工作、生活,一住就是30餘年,他熱衷研究考證香港的歷史文化,為香港留下豐厚的文化遺產。葉靈鳳女兒葉中敏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談及:「先父作為南來文人,既然來到了香港,他就決定了解、研究這個地方,最終為這個地方作出了一點貢獻。」\大公報記者 劉 毅
葉靈鳳被譽為「香港學」的開拓者,他對香港歷史、自然風情的研究,至今仍被人們引用、參考,留下《香港的失落》《香海浮沉錄》《香港方物志》《葉靈鳳日記》《張保仔的傳說和真相》等著作。
積極融入香港生活
「先父之所以會對香港的歷史文化產生感情,是因為本地文化乃中華文化歷史的一部分。他想要去實踐、去發掘、去研究,最終他的研究、寫作、工作,都是為地方作出了貢獻。」葉中敏如此概述父親的香港情緣──
「香港雖是他鄉,葉靈鳳尊重歷史文化,積極融入本地生活,比如他當時很喜歡去陸羽茶室飲茶,繼而開始了解香港文化脈絡,因為本地的嶺南文化就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好好挖掘、保護。」
葉靈鳳於1905年出生,江蘇南京人,自小熱衷文學、藝術,15歲離家到上海求學,就讀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已開始在報紙上撰寫文章。之後,葉靈鳳轉讀上海震旦大學,研習外國文學、培養英文能力。「當時的上海中國現代文學名家匯聚,先父在來香港之前就已經有自己的事業,在上海廣結文化界人士。抗戰爆發後,他與郭沫若、夏衍等合辦《救亡日報》,上海被炸之後,跟夏衍、郭沫若等人一路南下到廣州,繼續出版《救亡日報》宣傳抗戰,隨後連廣州也遭遇炮火,報紙辦不下去了,一行人於1938年到了香港。」葉中敏憶述。
「最初,並沒有想到一去不復返,所以母親等家人都還在內地。」葉中敏表示。奈何戰火不寧,「母親攜家眷搭乘上海最後一班船離開,也來到了香港。為了父親的藏書,母親冒着戰火,帶走了先父一萬本藏書的其中一部分,以及藏書票等。」
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動盪的時局,還要為稻粱謀,葉中敏形容當時父親要在香港安頓,面對種種困難,畢竟他「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說,可真的是兩眼一抹黑。」葉中敏稱,葉靈鳳在香港定居之後,並沒有叫苦連天,怨懟命運,而是正面地接受現實,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在香港生活,當時一家人居住過港島西環的學士台、半山區羅便臣道等。
熱愛研究香港掌故
在葉靈鳳到達香港之後,詩人戴望舒也因為戰火,由內地來到香港,「來香港之前,先父和戴望舒就是摯友,戴望舒在香港居住之後,因為堅持抗戰而被日本人抓捕,也是先父保釋他出獄,隨後他就住在了家中。」葉中敏說。
上世紀50年代前後,葉靈鳳開始在《星島日報》工作,主編文藝副刊「星座」。1947年,葉靈鳳在《星島日報》開闢「香港史地」專欄,他於〈發刊詞〉中寫道:「香港在種種方面都是一個值得研究充滿興趣的地方,不論你所注意的是國際問題也好,中英關係也好,歷史考古也好,甚至草木蟲魚也好,香港這地方都可以提供豐富的資料,不使你失望。」
「先父很想知道香港究竟是怎樣,如何一路發展。」葉中敏補充說:「他想了解香港如何失落,怎麼就被英國人霸佔了去。為此他查看英國人寫的書,再參閱清朝文檔,最終以民眾都能看懂的表述方式,說清楚了香港被英國人侵佔的全過程,把香港『失落』的起點推到更早之前,而在此之前還沒有人寫過。」葉靈鳳還熱愛研究本地掌故,比如他為傳說中的「海盜」張保仔正名為「其所代表的是一個成熟的地方軍事勢力,而非只是一個海盜。」
在葉中敏眼中,父親一生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對於香港歷史的發掘和研究,「他是研究香港歷史的先驅。」上世紀80年代,中英就香港問題展開談判之時,葉靈鳳早年對香港歷史和失落過程的研究,成為中方成員必讀的教材。
藏書豐富 金庸為書房常客
作為他鄉人研究香港歷史,葉靈鳳堅持親力親為,更以生動而不失風趣的描寫介紹給讀者。1953年,他以「南村」為筆名,開始在《大公報》副刊開設專欄「太平山方物志」,撰寫一系列有關香港花鳥蟲魚和風俗掌故的文字,在葉中敏眼中:「父親很擅長用文學筆調去書寫知識性內容。」
1958年,葉靈鳳出版了《香港方物志》一書,內容正是「太平山方物志」專欄刊登的文章,葉靈鳳在書的序言表示:「有關香港史地知識的出版物,實在太缺乏了,尤其是關於方物的記載,在十多年前簡直是一片空白,因此我的這本小書,就無可避免地填補了這空虛。」葉中敏指出,在父親研究之前,香港有關山、海、植物等風物文章,俱是外國人所寫,父親在做風物研究期間,也翻看了不少外國人寫的著作,「畢竟他中文、英文都一樣好。」
1973年,葉靈鳳退休,晚年的他以「藏書家」聞名,在他1975年逝世後,其大部分藏書都捐給學校和圖書館,其中還有一本他珍藏多年的清朝嘉慶版《新安縣志》,「先父生前,視這本《新安縣志》若珍寶,重金也不願出售,但他多次表達這套書最終都要捐給國家。」因為葉靈鳳的豐富藏書,當年金庸也成為其書房之常客,「金庸會到家中來看書,臨走前會告訴我,他看到第幾章第幾頁,之後再來接着閱讀。」
從上海來到香港,葉靈鳳在香港工作和生活數十年,直至終老。他生前身體力行研究香港歷史,為山川草木留下了註釋,也影響了後來的香港史研究者。明年是葉靈鳳誕辰120周年,葉中敏透露,屆時香港文學舘和上海文學館會合作舉行紀念活動,舉辦藏書票展和研討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