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馬翠媚報道:主題為「立足香港、聯通灣區、走向世界」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高峰論壇,邀來多位嘉賓就可如何利用好香港平台分享真知灼見。對於近年愈來愈多中資企「借港出海」,廣東長青(集團)股份董事長何啟強昨以自身經驗表示,內企「借港出海」不單是為了尋找新市場,亦是為了適應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如應對貿易爭拗、關稅壁壘帶來的影響等。
提供穩定國際化發展環境
何啟強指出,香港的獨特優勢在於採用普通法,使內地企業在面對國際法律環境時更為適應,降低了法律風險和商業邏輯差異帶來的困擾。同時香港沒有外匯管制,作為海外融資的重要平台,有助中資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籌集資金,並擴大影響力。他認為,對於有意出海的中資企業而言,在香港設立總部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選擇,亦可為企業提供更為穩定和可預期的國際化發展環境。
隨着「出海」成為中資企業的重要選項,中國銀河國際控股行政總裁常昱強調,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重要性,尤其在吸引投資者和促進中資企業國際化發揮作用。常昱以銀河證券為例表示,該公司通過利用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成功走向國際市場,特別是在東盟市場的拓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她提及香港市場三個關鍵趨勢,包括「A+H上市」機制、重視穩定回報和全球市場互聯互通潛力。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香港分行行長張麗稱,近年中資企業「走出來」數量比預期更多,中資企業出海不是一個短期行為,而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累積。從金融機構角度而言,則與中資企業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金融機構有機會利用信用為中資企業增信,下一步再進行併購融資,同時在資產不斷增值時,提供財資管理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