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到高山劇場看了一場少見的兩個地方劇種同台交流的演出,節目名稱為《蜀港兩關情》,是川劇與粵劇幾個精彩折子戲的互動展演,令觀眾從「生、旦、淨、丑」行當中領略到「唱、做、唸、打」的特色,以及從不同的聲腔中體味「巴蜀風」和「嶺南風」的各自優點。如此交流演出,既可使兩劇種的演員近距離互相觀摩學習,也令觀眾覺得新鮮,個人認為這種形式的藝術交流值得鼓勵。
香港曲藝團體「戲裏乾坤」和「劍麟粵劇團」與四川省川劇院合作,並得到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的支持,他日前親自帶領川劇團隊骨幹青年演員訪港,與香港劍麟粵劇團青年演員同台分別演出幾齣川劇和粵劇折子戲。劇目分兩日兩場演出。川劇有《射鵰》、《掃松》、《攔馬》、《活捉》、《人虎情》以及由陳智林院長擔綱演出的《刺目勸學》。粵劇有《斬二王》、《三帥困崤山》之〈追囚〉、《打洞結拜》以及由班主劍麟擔綱演出的《鍾無艷》之〈搜宮〉等。
看舞台上的演出,川港兩地的青年演員都有很好的造詣,演技精湛,唱、做、唸、打各有千秋。川劇是四川、重慶地方主要劇種之一,常演劇目有逾百部,表演行當齊全,分類細緻,表演生動,聲腔優美,其中的高腔最為突出,受觀眾歡迎,它源於江西弋陽腔,其唱腔不但具備南方音樂的婉轉悠揚,亦兼有北方音樂的高昂慷慨,其行腔流暢,節奏靈活,悲喜皆宜。川劇院院長陳智林擅唱高腔,他在《刺目勸學》中的精彩演出和優美的高腔博得觀眾熱烈的掌聲。
粵劇是廣東主流戲曲,它的特點是糅合唱做唸打、樂師配樂、戲曲服飾、抽象形體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音樂唱腔具有抒情、婉轉華美的獨特韻味,舞台表演和題材內容兼具極其鮮明的嶺南地域特色。粵劇有火爆激烈的武打場面,展現粵劇武功功架,又有哀怨動人的生旦戲,把粵劇唱腔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粵劇名列於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也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成為粵港澳地區的藝術瑰寶,也被傳播到世界各地。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作為國際大都會,香港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元的藝術氛圍,無論是戲劇、音樂、舞蹈,視覺藝術等,都有卓越的發展成就,未來會有更為廣闊的合作與交流平台。在新形勢下,本地藝團到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演出是重要一環,而邀請內地藝團到港交流演出也不可缺少,這是相輔相成的,可以互相提高。
近年,香港與內地都有劇團互訪演出,例如有香港粵劇團到重慶、成都作交流演出,去年六月,四川省川劇院演員曾到訪香港出席「中國戲曲節」,演出經典劇目《白蛇傳》。其中有演員表示感到榮幸,並向汪明荃等前輩取經。但像此次四川省川劇院演員來港與粵劇演員同台「雙向」演出是第一回。不論演員還是觀眾,都樂意見到今後內地與香港的各類劇種演員都有更多機會同台交流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