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我就讀的中學有一個簡陋的舞台。就在這個舞台上,我們演出了《雷雨》《日出》《綠窗紅淚》《結婚進行曲》,這樣的學習和參與,對同學未來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
香港有校際朗誦節、舞蹈節、戲劇節,但報道不多,傳媒對影響香港未來文化藝術前景的學生活動熱情不足,主辦方的宣傳、推廣力度也不夠。
譬如頒獎禮就應該當教育盛事辦,像樣的場地,除參加學校有贈券外,還可售票讓更多的人看得獎者演出。
我不清楚戲劇節的比賽詳情,但應參考電影節的做法,有多種獎項:最佳演出、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劇本、最佳舞台設計……所有這些獎勵,都會為造就未來新人,奠下基礎。
更期盼戲劇活動成為從幼稚園到大學的常規,不一定參加校際比賽,校內的班級匯演、戲劇學社,都能通過戲劇活動,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坊間的現成劇本不多,但青少年的故事、小說,豐富的成語和歷史故事都可改編。
期望有關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