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建議公務員減薪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有關建議在社會引起不少討論。然而,仔細思考後便不難發現,此舉並非穩健、長遠之策,也無助真正改變結構性財赤,反而可能削弱管治穩定,影響社會發展,得不償失。一個穩定、高效、廉潔的特區政府十分重要,這是社會得以穩步發展的重要基石。當然,政府必須認真對待財赤問題,制定長遠穩妥的解決方法,以確保香港財政的穩健。
從客觀情況而言,在2023/24年度,公務員薪酬約為1562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25.98%,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但這要客觀來看,一來,在此之前公務員曾凍薪兩年,二來公務員調薪是有一個既定的機制推行。香港共有18萬多名公務員,根據通脹進行適當的調薪,這是合情也是合理之舉,當然由於人數眾多,必然會推高整體開支。
事實上,開支增加並非只有公務員薪酬,尤其是社會福利開支,由10年前的430億,增至22/23年度的1200億元,增幅達到176%,相當於每年增加約兩成。此外,在「基建先行」發展方針下,香港近年工程開支持續上升,預計下年度基礎建設開支將達1058億元,按年升近20%,是政府開支中增長最快的一項,增幅超過社福、醫療衞生等範疇。以往這類工程撥款主要來自地價收入,但近年賣地收入大減,令當局要增加發債以應付工程開支,而發債收入更成為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的最主要收入來源。
赤字不能歸結於公務員
因此,不能簡單地將財赤問題歸結於公務員薪酬。顯而易見,香港的財赤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必須作出全面審視檢討。
更重要的是,貿然作出公務員薪酬的重大調整,可能會引發廣泛的社會及經濟連鎖反應。香港公務員隊伍以其專業能力和高效表現而聞名,是城市穩定運作的重要支柱,確保市民的基本需求得以滿足。削減公務員薪酬,或會影響其士氣,甚至導致公共服務質素下降。私營企業也有可能效仿政府減薪,導致整體工資水平下滑。當工資普遍下降時,市民的購買力將隨之削弱,進一步壓抑消費需求,直接影響經濟復甦的步伐,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公務員減薪還可能釋放出一個錯誤信息,讓公務員與市民誤以為政府更關注短期的財政節流,而忽視了員工福祉及制度穩定的重要性。這不僅會削弱市民對政府在財政管理方面的信心,還可能進一步損害公眾對政府長遠發展規劃的信任。
而從法律角度而言,削減公務員薪酬並非易事。公務員的僱傭條件受基本法及相關行政框架的保障,而這些框架的設立正是為了維護薪酬的公平性與穩定性。例如,2000年代初政府試圖削減公務員薪酬時,便需要制定專門法律以通過司法審查。這些法律保障背後,實際上體現了政府與公務員之間所建立的一種長期社會契約,而這種契約以互信與尊重為基礎。在當前亟需社會團結的時刻,若政府未經協商便單方面削減薪酬,不僅會嚴重損害這種信任,更可能削弱政府與公務員之間的合作關係,甚至降低特區政府管治效能。
改進項目管理提升效率
當然,並非是說公務員絕對不能減薪,在極端情況下,全社會都有共同的責任。但當前應從長遠處着手,「節流開源」。包括重新審視幾大主要板塊的支出,以及優化基建支出。例如,特區政府可透過改進項目管理、拓寬材料供應渠道、引入多元化的資源以及增加外勞使用,在不影響基建長期效益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成本。這些措施不僅能有效減輕財政壓力,還能提升公共項目的效率,為香港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石。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可集中精力解決重大支出領域的低效運作,同時善用財政儲備來應對當前困境。香港的經濟向來以韌性見稱,只要秉持審慎而公平的管理方針,完全可以在不影響政府運作或削弱公眾信任的情況下,成功克服財政挑戰,為市民締造穩定而繁榮的未來。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