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香港在全球綠色發展浪潮中正迎來新的機遇。金融發展局昨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香港在成為碳交易首選之地的潛力尚未完全開發。
金發局的研究指出,全球自願性碳市場規模(不包括內地)預計將從目前的7.23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100億至400億美元。內地則擁有全球最大的強制性碳市場,其自願性碳市場規模到2030年或將增長至100億美元,有望成為全球最大自願碳市場。金發局主席李律仁表示,支持內地碳市場國際化,將有助於香港成為區域性的碳交易中心。
對此,金發局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刺激碳信用的市場需求、推動「碳市通」以促進跨境碳交易、設立由非政府組織運營的碳登記系統,以提高碳信用的國際認可度和管治力度,並提供碳信用相關的法律確定性。同時,建議發展一個活力十足的碳市場生態系統,涵蓋碳相關的專業服務和技術支持,從而提升市場流動性和效率,並助力創新金融產品及碳交易風險管理工具的發展。
港作平台 助內地綠色科企出海
同日,投資推廣署及德勤中國亦共同發布的綠色科技報告。投資推廣署金融服務及科技、可持續發展環球總裁梁瀚璟表示,內地在能源、清潔技術和可持續建築領域的專利數量領先全球,部分行業龍頭企業已選擇在香港上市並設立國際總部。他認為,綠色科技企業可充分利用香港作為平台,進一步拓展業務至中東和東南亞等全球市場。
德勤全球GreenSpace Tech主管合夥人Andrea Culligan表示,綠色發展不再是一個成本相關的問題,而是創新和增長的重大機遇。綠色科技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在綠色出行領域的投資已達89.5億美元。德勤中國香港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服務主管合夥人Mohit Grover補充,在這一領域,香港公共交通的高使用率為實現行業脫碳提供了有利條件,90%日常通勤依賴公共交通。
Mohit Grover亦表示,香港的人均廢物產生量高於東京、台北和首爾等鄰近的城市,對廢物創新解決方案的需求愈加迫切。此外,香港作為全球建築物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擁有42000棟建築,而建築業的碳排放量佔總排放的30%至50%,因此在推動建築業碳減排方面亦有潛力。他認為,香港獨特的生態系統使其有能力成為下一代氣候解決方案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