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香港音樂劇產業化路在何方❷/「音樂劇產業,不能僅靠一兩個人支撐」

  圖:從多次預演到正式公演,再到後來的重演,《大狀王》在香港備受好評。

如今談起香港本地音樂劇,繞不開高世章這個名字。畢業於紐約大學音樂劇作曲專業的他,回到香港後,憑藉創新的題材和製作過程中大膽的嘗試,推動了本地音樂劇IP化之路的進程。他參與製作的原創音樂劇《大狀王》,在2022年正式公演及2023年重演時門票迅速售罄,並榮獲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製作」「年度優秀製作」「最佳原創音樂(音樂劇)」等十項大獎,風頭一時無兩。

《大狀王》不僅在香港掀起了熱潮,並於近日入選了「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與此同時,劇組亦已着手預備於明年踏上內地巡演的新征程。然而,高世章認為產業化並非易事,音樂劇產業「不能僅靠一兩個人來支撐」,需要更多人才共同努力。\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 郭悅盈

「我製作每一部音樂劇的時候,都有想着將它做成一個產業。」這是高世章的願景,也是他的雄心。然而,直到《大狀王》的橫空出世,香港本地音樂劇才真正迎來了產業化的開端。該劇從多次預演到正式公演,再到後來的重演,受到了熱烈歡迎:演出門票迅速售罄;許多觀眾從外地專程前來香港觀看;今年於北京天橋音樂劇年度盛典以及歐陽予倩戲劇獎頒獎典禮中榮獲最佳作曲和最佳男演員等獎項。談及此劇在過去兩年的成功經驗以及對音樂劇產業化的看法,高世章認為,音樂劇產業化的關鍵在於如何讓更多觀眾了解並參與其中。他提到,足夠的演出排期,是音樂劇產業化的重要前提。而觀眾反應越來越熱烈,也使《大狀王》具備了產業化的條件。查閱發現,《大狀王》明年6月在上海文化廣場的巡演,自10月31日開票以來,市場反響大,一票難求,為此主辦方於11月29日宣布加開5場。

「不能為了迎合觀眾而創作」

創作是產業化的起點,而一個好故事是成功的基石。高世章講到選擇《大狀王》這個題材的思考:「大狀王的故事在粵語地區觀眾很熟悉,也很有趣,且已經有電影,而音樂劇還沒有涉及這類題材。」或許,《大狀王》這個題材就是他一直在等待的那個突破點。高世章稱讚香港音樂劇能夠靈活運用各種題材和音樂風格,節奏感和語言都貼近觀眾,使得音樂與劇情能夠自然融合,既莊重又詼諧。但他深知,要想在音樂劇領域站穩腳跟,就必須在迎合觀眾和堅持自我之間找到平衡點。「你不能為了迎合觀眾而創作。」高世章說,「既要堅持用自己的方式講述想講的故事,又要讓觀眾能夠明白並認可,這樣才能真正吸引他們。」然而,既要用地道題材吸引本地觀眾,又要爭取異地演出時當地觀眾的認可實屬不易。所以,高世章做每一部音樂劇都想把它做成產業,「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不停地寫,因為你不知道哪一部會成功。」

在創作過程中,高世章對音樂的呈現方式和演繹方法要求極高。「演員不能只是簡單地唱歌,而是需要深入理解角色和情感,將音樂與劇情完美融合。」《大狀王》有些難度較大的部分,如公堂戲的吵架場景,需要演員們咬字清晰、情感投入。且《大狀王》中的音樂風格多樣,包括中國戲曲、搖滾等,這都對演員們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於是,為了讓演員們更好地理解和演繹這些不同風格的音樂,高世章為演員們邀請了一些專業的戲曲老師來指導。「這些老師包括唱武戲、文戲以及南音的老師傅,通過他們的指導,演員們能夠更好地掌握發聲技巧和情感表達,將傳統戲曲元素融入音樂劇中。」

參考百老匯模式多次預演

《大狀王》在演出前經歷了多次預演,並根據觀眾反饋進行修改,這一做法參考了百老匯及倫敦西區的製作模式。高世章特別強調了預演的重要性,認為預演是《大狀王》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且任何音樂都需要反覆打磨才能出精品。高世章與《大狀王》作詞岑偉宗、編劇張飛帆,利用預演的機會花了很多時間去聽取觀眾的意見,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改是我們的職責,很幸運《大狀王》從有思路到創作到預演,有西九文化區和香港話劇團這兩個單位的支持,給了創作班子足夠的時間去打磨。」在今年8月上演的《奮青樂與路》中,負責作曲的高世章和主辦方香港演藝進修學院亦在排練期間與學生演員一起進行了劇本圍讀。然而,並非所有劇團都能享受到這樣的創作環境和資源,「很多小劇團、小製作沒有足夠的資源,往往是今天寫完劇本,半年後就要上演,根本沒有試驗或預演的機會。」高世章嘆言,香港的劇本創作出來後,一般只能做到演員圍讀,缺乏觀眾參與反饋,「成功是好彩,失敗是應該」。

專業演員創作人才皆不足

怎樣選拔、培養音樂劇人才也是高世章關注的問題。高世章直言,由於香港音樂劇市場仍不夠大,想從事音樂劇的人並不多,因此,每次選拔演員都顯得尤為困難。「演員有多樣化的職業選擇,即便不演音樂劇,也可以從事其他行業。」即使是專業歌手,一般也很難拿出三個月的時間投入到一部音樂劇裏去。因此,針對明年《大狀王》的內地巡演,高世章在今年作出了開放式選拔的嘗試,旨在發現更多被埋沒的「滄海遺珠」。值得一提的是,《大狀王》現有卡司亦是經驗豐富的演員。例如,劇中飾演阿細一角的鄭君熾,就是音樂劇科班出身。選拔活動進展順利,不僅吸引了香港本地的戲劇界人士參與,還迎來了許多內地演員的踴躍報名。高世章透露,「在巡演中,觀眾將會看到ABC三個卡司的組合。我們選拔時發現某些演員有一些特質,可以專門創作一齣劇目給他們演,以吸引更多人投入音樂劇。」但他隨後嘆言:「這又受制於創作速度。因為在香港,音樂劇創作人比演員更加缺乏,也需要更多的時間浸淫。如果創作人不夠的話,其實也很難讓一件事成為一個產業。」

「一個產業,不能僅靠一兩個人來支撐。」在高世章看來,產業化並非易事,除了作品本身,還需要足夠的資源去與觀眾接軌,如優質的劇場、有力的宣傳等。他亦希望,能有更多與自己一樣對音樂劇有熱情、有志於推動音樂劇產業化發展的人士加入,與自己共同編織這場屬於夢想與堅持的樂章。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