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自由談/王徽之的放曠\張君燕

王徽之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他的書法與父親齊名。王徽之才華出眾,卻生性落拓,平時不修邊幅,遇事不拘小節,常常隨性而為。

關於王徽之,被世人熟知的一個故事是雪夜訪戴。王徽之住在山陰縣時,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覺醒來,叫家人拿酒來喝。眺望四方,一片皎潔,王徽之突然想起友人戴安道,立即乘船到戴家去。船行了一夜才到,走到戴家門口,正欲敲門之時,王徽之頓了一下,立即轉身,原路返回。眾人皆不解,既然來了,為什麼不進去?王徽之說:「我本是趁着一時興致去的,興致沒有了就回來,為什麼一定要見到戴安道呢?」「乘興而來,興盡而歸」這個典故便流傳下來。

還有一則有趣的小故事。王徽之有次去拜訪雍州刺史郗恢,他去的時候,郗恢還在裏屋小睡。王徽之在廳裏吃茶等候,留意到廳上一張珍稀的西域地毯,問郗恢的手下:「阿乞(郗恢)從哪兒得到此物?」問完也不等手下回答,便命自己的隨從捲起地毯送回家。郗恢來到廳上,發現地毯不見了,於是詢問王徽之。王徽之隨口回答:「剛才有個大力士背着跑了。」因為素來了解友人的性情,郗恢自然知道此事乃王徽之所為,卻也不再追究,就當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王徽之種種放曠之舉讓人忍俊不禁,同時也心生佩服,暗嘆不愧有魏晉名士之風。但在這些趣聞背後,有一個重要的部分不能被忽視,那就是與之相交者的態度。

一個人放曠,另一個人就要有雅量。否則,上面的故事恐怕會有截然不同的結局。所以說,放曠與雅量一般來說同時存在。如果說,放曠是一種可貴的性格,那麼雅量就是一種更難得的品質。這正是魏晉士人們所追求的內在涵養。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