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一期《季報》顯示,截至9月底,銀行體系的特定分類貸款(又稱不良貸款)比率按季升0.01百分點至1.99%,較去年同期(1.61%)上升0.38個百分點,涉及內地相關貸款的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由上一季的2.78%微升至2.79%。同期,信用卡貸款及住宅按揭貸款的拖欠比率分別處於0.35%及0.11%的低位。
首三季除稅前溢利增8.4%
金管局表示,香港銀行體系維持穩健,資本及流動性緩衝均十分充裕,第1類機構的平均流動性覆蓋比率在今年第三季為178.4%,遠高於100%的法定最低要求。
首三季零售銀行整體除稅前經營溢利按年增加8.4%,零售銀行淨息差收窄至1.50厘,按年收窄18個基點,即去年同期則為1.68厘。金管局解釋,盈利上升主要是由於持有作交易的投資收入與來自外匯和衍生工具業務的收入均錄得增長,但部分升幅被淨利息收入減少所抵銷。
儘管特定分類貸款比率在今年第三季有所上升,金管局卻認為,銀行體系的整體資產質素維持可控。當中,銀行業貸款總額減少0.2%,其中在香港使用的貸款及貿易融資分別減少0.8%及1.5%,在香港境外使用的貸款則增加1.7%。內地相關貸款在同期減少1.3%。
而銀行業存款總額亦在第三季增2.5%,港元存款及美元存款分別增長1.3%及4.9%。整體貸存比率由上一季59.7%微跌至58.1%,港元貸存比率跌至78.4%,按季分別下降1.6及2.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