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報告指出,全球老化是大趨勢,今後20年間,11億銀髮族將改寫全球經濟版圖。善意長者用品負責人黃盈忠表示,香港要發展「銀髮經濟」,首先要改變社會觀念,打造「年齡友善城市」。
今年適逢善意長者用品專門店在港開拓「銀髮市場」十周年,公司成立初期專營長者生活用品線上銷售。黃盈忠表示,透過分析公司網店十年來的銷售數據,留意到市場正不斷擴大。為讓公司業務多元化及把握市場契機,公司於2020年拓「長者家居設計服務」,為公司增加60%的收入。
長者有歸屬感 才有銀髮經濟
黃盈忠表示,本港「銀髮市場」呈「零碎化」的狀態,市場參與者和長者還處於互相摸索和建立信任感的階段。目前要推動銀髮經濟主要有以下阻力:第一,在社會觀念上,許多評價對長者不友好,令長者難以找到「被重視」的感受。第二,因為特定群組制訂程式或網頁牽涉複雜技術和程序,限制了本港企業專門為長者設特定客戶服務。第三,市場缺乏全盤性計劃,導致部分適老產品難以「落地」,真切地提升長者福祉。
黃盈忠直言,這些阻礙因素令公司在挑選售賣的產品時,難以入手。例如儘管「樂齡科技」已經推展了很長時間,但是設計者僅強調高科技而忽視長者使用場景,導致公司較少引進「樂齡科技」產品。
黃盈忠表示,作為市場參與者,要提振生意,建議政府短期內要打造一個「年齡友善城市」,帶頭先從公共設施、建築物及公共服務方面入手實現真正的無障礙,讓長者真正融入這個社會,而不是被「邊緣化」。若長者對在社會沒有「歸屬感」,更加無信心和興趣參與活動,難以發展「銀髮經濟」。與此同時,因長者的體力、認知和行動上與一般市民不同,設立更加清晰的工作指引和市場監管機制,才能真正獲得他們的「信任」。中期來說,期望越來越多市場參與者加入,從「衣、食、住、行」和健康,到文娛康樂和體育等,讓長者能在小事上提升幸福感,形成銀髮經濟產業體系。
長遠看,黃盈忠認為,對比其他地區,香港適老產品使用率高於其他經濟體,並迅速進行淘汰及更新,加上本港具有「服務水準」及「基建設施水平」等傳統優勢,香港完全有機會塑造國際「銀髮經濟範本」。
善意長者用品專門店另一位負責人何家明表示,「銀髮經濟」作為藍海經濟潛力無限,從公司經營十年的經驗來看,長者日常消耗品一直最受消費者歡迎,其他適老產品難以突破,說明要真正在這一個群體中打造「市場引爆點」相對「慢」和「難」,如何真正摸索這群「高齡、高儲蓄、高教育水準」的銀髮族的真正需求,打造適宜的產品值得業界深入思考。\大公報記者 陳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