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https://tkww-static.tkww.hk/content/logo-epaper.png)
香港剛剛度過近年來最熱鬧的聖誕節,消費市道明顯好轉,其中餐飲業生意額較去年增加8%。究其原因,除了節日效應、遊客增加、本港舉行不同活動刺激消費,也因為不少商家主動順應時勢變化,求變求存。他們調整經營方法,在堅守傳統和不斷創新之中,迎接新挑戰,把握新機遇,拓展新市場,提升競爭力,有這樣的努力,香港「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的金字招牌一定能擦得更亮。
香港消費市場近年面對諸多挑戰。首先,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便捷,「一小時生活圈」不斷延伸,香港和內地居民北上南下消費成為新常態;其次,內地遊客新旅遊模式方興未艾,遊客由過去的瘋狂購物消費轉向消閒遊樂;其三,美國高息之下,港元兌人民幣升值,削弱了港貨及服務的競爭力。種種因素造成香港消費市道疲弱,零售額已連挫7個月,餐飲業叫苦不迭。
僅僅一個多月前,不少人看淡今年聖誕和新年市道,認為生意額將下跌兩位數,但實際情況卻好過預期,令人驚喜。一方面,中央惠港挺港政策陸續有來,特別是恢復及擴大深圳市居民來港「一簽多行」政策,為香港帶來更多客源,帶旺了銷情;另一方面,本港商家不是「坐等運到」,而是主動求變,優化經營策略。大公報今日推出商戶創新求變專題,管中窺豹,展現了香港業界的求變意識和創新精神,而做好產品、提升服務、優化宣傳是保持生意長紅的不二法門。
高質產品永遠是第一位的。有本港70年老字號潮式餅家從「自助餐、選擇多」中得到啟發,在堅守傳統產品的同時,推出近百款新產品,以「百變」迎接新轉變。餅家老闆指出,今時今日單靠綠豆糕、花生糖等數款「固定盤」難以吸引客人,因此使用新食材,創造出冷凍花生糖、和牛芋泥酥餅、香蒜年糕等新口味。在包裝上,由大變小,方便客人放入衣袋帶走。產品的獨特性能滿足顧客的口味,自然能吸引回頭客,「當你在潮州都吃不到(這口味)時,你自然會過來找我買。」
近年內地網購大行其道,不少香港商家順應潮流,採用網絡宣傳及銷售,擴大覆蓋面,提升影響力。有在港開業30年的水果店,前些年苦於黑暴、疫情及旅客消費模式轉變,生意額一度下跌近半。近年拓展網絡銷售平台,線下銷售佔六成,線上銷售佔四成,整體生意額回升20%。事實上,香港營商成本高昂,難以單靠「平」取勝,發展網上平台,同時令產品更加多元化、更高質,才能抓住新的商機。
也有扎根香港40多年的雲吞店突破地域限制,將分店開到深圳,憑着地道的港式風味闖出一片天,不過兩個月時間,已登上餐飲平台羅湖區人氣榜第二位。老闆指出,「最大競爭力是還原香港味道」,讓內地客不來香港就能品嘗到地道的港式食物,讓北上港人在大灣區也能吃出在香港的感覺。為了服務好兩地客群,店家聘請懂雙語的服務員,盡可能讓客人賓至如歸。另一方面,店家每日收集顧客對食物的意見,作出相應的調適,憑着這份執著和誠意,很快就贏得了一批支持者。
事實上,香港人一向擅長「打逆境波」,一部香港的發展史,就是在識變、應變、求變中不斷成長、實現自我超越的歷史。目前香港面對科技革命、國際地緣政治複雜化、消費模式轉變等嚴峻挑戰,經濟處於轉型期,商家更需要解放思想,突破框框,聚焦創新創造,用好國家支持政策,化危為機,在變數中搵「着」數,在變化中求發展,在變局中實現香港的又一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