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趁虛而入/網絡詐騙溫床 「此類谷子不能吃」

青少年沉迷各類卡牌盲盒、「谷子」(由「Goods」(商品)音譯而來,廣義上指代一切漫畫、動畫、遊戲、偶像、特攝等版權作品的周邊商品)時,針對熱衷於收集動漫周邊的未成年人實施的詐騙時有發生。

加強網絡安全教育 普及反詐知識

「公安部網安局提醒此類谷子不能吃」詞條曾衝上熱搜。警方發現,詐騙分子以未成年人為詐騙對象,虛假購物類、假冒公檢法類的詐騙案件頻發,在給家庭帶來經濟損失的同時,對當事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了極大傷害。

據內地媒體報道,一名13歲的學生肖某(化名)近日向警方報案,稱其在瀏覽某社交平台尋找排球少年徽章時,被誘騙加入一個QQ群。詐騙分子以挑選喜愛的徽章為由,索取肖某的個人信息,後以未成年人購買需承擔法律責任為由,對肖某進行警告。在此過程中,詐騙分子冒充民警,通過視頻通話方式恐嚇肖某使用父母的手機登錄銀行APP並掃碼支付,最終被騙9999.93元人民幣。此外,常見的詐騙方式還有拼團採購等。團長捲款跑路,退群、拉黑團員、已讀不回,團員收不到貨物,也損失了錢款。還有不法分子以「免費贈送」「免費福利」等話術誘導未成年人上鈎,再以「違規領取」「賬號被凍結,需要配合解封」等理由威脅恐嚇,要求未成年人操作家長手機,藉機盜取家長賬戶信息和錢款。浙江的李奶奶稱,自己年僅10歲的孫女小李因輕信網絡上關於免費領取小馬寶莉卡片的虛假信息,不慎被騙,最終導致李奶奶銀行卡內的十萬元被非法刷走。警方提醒,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網絡安全教育,多給孩子普及學習反詐知識,不添加陌生人為好友。一旦涉及金錢交易,一定要告知家長。此外,家長們也要保管好銀行卡賬號以及「雲閃付」「數字人民幣」等APP綁定的賬號。

友情鏈接